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要闻

从“浇地”到“浇苗” 亩均节水40%以上

河套农民“水账”越算越细

2023年07月15日08:05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放眼望去,方圆几十里,只有一座红色彩钢房在路边独自伫立,周边农田里,水滴正从黑色管道上的小孔精准地滴向玉米根部。进入房间,一位老人正在伏案看书,书桌上堆着一摞摞农业科技书籍。

  看到记者进来,老人赶紧站起来伸出了双手。他的手掌宽大,骨节粗壮,一握就能感知,这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老人。

  老人名叫杨福喜,今年70岁,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有着4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1979年底,他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担任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南园村生产大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南园村农业生产排名常年稳居全镇第一,这让许多人误会了他。“大家觉得我拼命干活是为了当官儿。”杨福喜呵呵地笑着。

  为了证明自己的初心使命,1995年,杨福喜辞掉职务,带着妻子在距离南园村30多公里的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开荒种地。

  “刚来这里时,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黄沙滩,我和老伴儿付出千辛万苦,终于开垦出1000多亩土地,但由于漫灌和土质问题,农作物产量始终上不去。”杨福喜回忆,“为此,我没少看书学习,但是咋也解决不了问题。”

  2009年的一天,杨福喜在电视上看到新疆引进滴灌技术,这让他兴奋不已,第二天他就“飞”到新疆,考察结果让他喜出望外,可真正付诸实际时却发现困难重重。

  “当时的滴灌技术是从比利时引进的,所有设备都需要进口,造价太高,只能忍痛放弃!”杨福喜说。终于,2010年,新疆有了滴灌设施设备厂商,他再次来到新疆。当年,他的千亩农田终于用上了滴灌,成为巴彦淖尔市第一个引进滴灌设备的农民。

  2011年,在旗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杨福喜亲自指导推广,不到3年时间,乌拉特前旗井灌区便基本普及了滴灌技术。

  “一开始,我们对杨福喜引进的滴灌设备不以为然,觉得这东西根本不实用,滴出来的那点儿水肯定不够庄稼吸收。”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日齐嘎查种植户阿拉腾乌拉说,“但是秋天收获时,他家的玉米产量比我们高多了,而且省水省肥省人工,第二年大家都用上了滴灌。”

  “早些年,浇1000亩地需要雇36个人,而且浇不均匀,经常跑水。”杨福喜说,“滴灌让‘浇地’变成了‘浇苗’,亩均节约用水量40%以上。”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

  正如总书记所言,如今的河套农民越来越会算“水账”,就连黄灌区的农户也用上了滴灌技术。

  在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和平村引黄滴灌工程示范点,各类农作物长势喜人。和平村党总支部书记边俊峰看在眼里,喜上心头:“引黄滴灌工程供水保证率高、控制面积大、运行成本低,效益非常明显,与传统的引黄漫流相比,亩均节水45%、节约人工40%,综合经济效益提高了15%以上,亩均增收500元左右。”

  在五原县隆兴昌镇联丰村,一台移动式引黄滴灌一体机正在田埂上作业。“功劳一大半归滴灌”,村民张小军踩踩脚下的地,“拧开阀门,水就顺着管网,通过滴灌一滴滴地渗入到作物根部,就跟‘输液’一样精准高效。”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基础,建成引黄滴灌蓄水池46处,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29.7万亩,大力推广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技术,配置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设备768台,覆盖面积56.6万亩,引黄滴灌面积累计达到86.3万亩。

  滴灌技术仅仅是农艺节水的缩影,在巴彦淖尔,多种深度节水控水措施正在实施。

  这几天,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乌兰布和分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核算辖区内夏灌水量,并计算每条渠的节水情况。今年,巴彦淖尔市在磴口县开展水权精准确权和水权交易试点工作,计划安装29套智能测控一体化闸门,目前已安装9台。

  “安装智能测控一体化闸门,可以大大降低用水时间、提高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测流、量水的精度,预计年节水量达1000万立方米,节水效益达309万元。”磴口县深度节水控水用水权交易改革试点项目技术负责人孟庆喜介绍。

  据了解,为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巴彦淖尔市推动建立用水权交易平台,通过实施水权精准确权和水权交易试点项目,灌区将用水指标细划分解到各条灌溉水渠,再按指标分配到户,节约下的水指标可以通过项目的水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推动水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在党的好政策下,村里实施了节水控水改革项目,实现了用明白水、缴明白费,大家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用不了的水还可以交易,让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磴口县渡口镇大滩村的村民们由衷感激。

  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加快推进工程节水、大力推广农艺节水、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一项项强有力的举措,彰显出巴彦淖尔市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的决心与勇气,农田灌溉从论天、论亩到论时、论滴,从“浇地”到“浇苗”,从“浪费水源”到“余水换钱”,河套农民“水账”越算越细。(记者 薛来 图古斯毕力格)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