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37°的“舌尖尊享”

——“暖城鄂尔多斯,究竟是几度?”系列之四

2023年04月13日08:07 | 来源:鄂尔多斯融媒
小字号

晨起口涩,一碗放了红腌菜的酸粥便可开胃;夕阳西下,一顿手把肉让千里风尘有可慰。

从家常的烩酸菜、猪骨头勾鸡、炖羊肉到款待客人的烤全羊、炸油糕……鄂尔多斯的每一道美食,都带着家的温暖。

不管你承不承认,食物是一种神奇的文化,隐附着地域风物,也深藏着家国情怀。

从晋陕宁到鄂尔多斯高原,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交融交流,人们的迁徙促成了各类食物的萍水相逢,而食物的融聚见证了各个民族的守望相助。

鄂尔多斯独特的美食谱系,来自于传承千年的烹饪手艺,更得益于安全绿色的优质食材。

草原羊、大漠蟹、黄河鱼,雪白的大米、金黄的炒米,劲道的白面、爽口的豆面……在鄂尔多斯,许多食材,都带着“北纬37°”黄金种植带的优质标识。

北纬37°一直被誉为神奇的纬度。幸运的是,大自然把这份美好也馈赠给了鄂尔多斯。

这里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空气纯净、土壤富硒,大河、大漠、大草原交错在高原大地,独特的生态成就了北纬37°黄金种植带。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健康有机成长,较大的昼夜温差让瓜果蔬菜的口感鲜甜。牛羊以柠条、甘草、沙葱等天然优质牧草为食,肉质紧实、鲜香爽口,名扬天下。

才出田间,又上舌尖,终记心间。结果多“有味儿”,过程就有多努力。

一粥一饭,绝非一日之功。鄂尔多斯始终坚持把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提出实施“一产重塑”行动计划,围绕农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出稳生产、优供给、促投资、保销售、增效益的政策“组合拳”,高质量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市“粮袋子”“肉案子”“菜篮子”一路向绿色、高效、优质方向挺进。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乌审草原红牛、鄂尔多斯黄河鲤鱼等一批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享誉四海。同时,全力推进“二产拉动一产”,还以消费扶贫和电商消费为媒介,打通农牧民家门口的市场,让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少走“弯路”,“直达”全国消费者。

一米一粟,一肉一菜,煮出人间烟火,烹饪暖城大爱。在北纬37°,鄂尔多斯正在把“天赋”优势变成“尊享”胜势,让“舌尖上的鄂尔多斯”为你打开暖城最“鲜”的一面。(张晓艳、孙永芳)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