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人民日报看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双庙镇增光村——

治理平台更完善 乡村生活更舒心(两会后探落实·关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②)

本报记者 翟钦奇
2023年03月21日09: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设立“光荣榜”,激发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组织干部入户走访解释政策,征求村民意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增光村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平台,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未来几天全市范围内有大风天气,伴随扬尘和降温,请大家注意防范。”春耕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镇长段晓元的手机里,各种群聊消息一大早就响个不停。

  刚从农业气象服务群里看到旗气象局发布的春耕气象信息,段晓元立马就转发到全镇各村党支部书记群里,还不忘加上一条语音:“提醒村民们加固大棚。尤其是对上了年纪的村民,最好能上门看看。”

  不到两分钟,这条消息就传到了增光村七社网格员刘鲜红的手机上。她这几天一直挂念着村里的吴玉珍老人,“老人今年96岁了,长期独居。正好上门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刘鲜红今年33岁,是村里的妇女主任,还是“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成员。

  穿上红马甲,佩戴上党徽,她朝老人家走去。“支部安排我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干了两个多月,感觉一是事情很细,村民的大事小情都要关心,二是责任很重,方方面面都要想到村民前头。”

  发挥网格作用

  及时纾解困难

  整洁的水泥路上,农机往来不断,农家院里,吴玉珍老人刚刚晨起打扫,这会正晒着太阳坐着小憩。“吴大娘,我来帮您做高龄验证。”刘鲜红轻车熟路走进院门,拿出手机,老人的个人信息早已填写完成。“您看着摄像头,张开嘴,点点头。”

  “真是谢谢小刘。”吴玉珍起身招呼着刘鲜红进屋,“大娘上岁数了,玩不转这手机,孩子们离得都远,辛苦你隔三差五来一趟。”检查完庭院里的架子棚顶是否牢固,刘鲜红搀着老人走进屋内,烧上一壶热水。“吴大娘,您女儿给寄来了几件新衣服,快递刚到镇上,我今天去给您取回来。”

  “你们对我真好!”吴玉珍说。刘鲜红之前担任网格员2年多,她所在的网格有43户105名村民,每个人的情况如今她都了如指掌。“入户和走亲戚是一样的,村民和我们聊天时从不藏着掖着,经常是聊着天就把问题解决了。”

  近年来,双庙镇制定系列政策,规范网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员基础作用,健全网格自治、巡查走访、情况报告等各项制度,及时收集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

  “段镇长,这是干吗去?”来到镇上的快递点,取上老人的衣服,刘鲜红迎面遇上了段晓元。他正忙着把一桶食用油和一袋面粉往车上搬运,“去趟杨树明那儿,他家的新房刚装修好,我看看有啥需要帮忙的。”

  杨树明今年57岁,因为残疾丧失了重体力劳动能力,2021年被村里识别为监测户。2022年,双庙镇的所有村民小组都成立了“微治理小组”,将最基层村民面临的问题逐条梳理,逐级承办,逐步解决。杨树明所在的村民小组将他确定为重点帮扶对象,并提交村民大会审议。

  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杨树明的住房被纳入了危房改造项目。如今,杨树明不仅建起了新房,还干上了村里的公益岗位,为村社打扫卫生,加上各类补助,基本生活保障不成问题。

  段晓元说,针对过去存在乡村治理效能低下的问题,双庙镇制定并完善了《双庙镇推进乡村治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六条意见》,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同时促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通过党员积分管理,积极引导党员担任网格员,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新的平台,使党员成为网格化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顶梁柱、主心骨”。

  设立“光荣榜”

  激发责任感

  在双庙镇每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墙上,都有一张村规民约“光荣榜”,上面列着每家每户每月的乡村治理得分。得分最高的家庭旁边还写着“最美家庭”的字样。

  在增光村,村民姜采泓是出了名的爱干净。她家的房屋紧邻路边,车来车往,难免带起一些尘土。然而走进她的家中,院子里干干净净,房间内一尘不染。“我常跟大家开玩笑说,我家在马路边上,卫生都能搞好,你们有啥搞不好的?”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人居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此外,她还专门购买了全套理发装备,为村里老人义务理发,每次镇里和村里举办公益活动,也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村里挂上“光荣榜”后,将人居环境、社会公德、公益事业等都纳入评分标准,姜采泓一家常常位列前几名,2022年还获评增光村“最美家庭”的称号。“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就做了点小事,有啥值得表扬的?”姜采泓说,“后来想明白了,这不光是对我们一家人的鼓励,还是对全村人的引导。”

  “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更详细的评分标准,将积分和村里的爱心超市挂钩。积分高的家庭,不仅会得到挂牌表彰,还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增光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忠说,村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最在意的并不是物质上的福利,而是精神上的奖励。“通过奖惩分明的制度设计,激发村民的社会责任感,村民们越来越团结,大家比着做好事,风气原来越好。”

  近年来,双庙镇落实“一村八化”乡村治理模式,推动议事民主化、主体多元化、规定标准化、责任网格化、服务订单化、诚信契约化、手段智慧化、评定星级化,对群众公认的善行义举等先进典型设立“光荣榜”,利用网络、广播、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敲锣打鼓上门挂牌。

  “我们进一步将诚实守信、干净整洁、邻里和睦等作为标准,评选‘诚信榜样户’,积极构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资源共享、群防群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段晓元说。目前,双庙镇已评选出102户“诚信榜样户”。为进一步激发村民的积极性,镇里还联系当地的农商行为诚信榜样户开辟低息、快捷绿色放贷通道,为诚信榜样户发放贷款1100万元。

  政策落得下

  意见上得来

  “让大家种小麦,补贴都有啥?”“我家20亩地,种多少小麦合适?”……增光村会议室里人头攒动,一场主题为“小麦种植推广”的村民会议正在进行。

  一开年,“小麦种植”成为双庙镇各村会议上的热词。今年,巴彦淖尔市党委政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小麦种植。如何将上级部门的政策转化为田间地头的行动,这是双庙镇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每逢重大事项,增光村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由村党支部形成初步意见,经组织村两委成员充分讨论后进行表决形成商议意见,再将商议意见提交党员大会审议,最后将审议意见提交村民会议进行决议,各环节的结果一律公开。

  春节假期刚过,增光村就召开村民会议,邀请杭锦后旗农牧局的专家和双庙镇有关负责同志,为村民们讲解小麦种植的扶持政策和技术难点,同时征求村民们对于有关问题的意见。在热烈的讨论中,小麦种植的任务框架逐渐形成。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平台,但如果召集村民开会太频繁,耽误农活不说,大家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刘建忠告诉记者,“我们将政策内容和补贴信息编辑成一条条短消息,在各村民小组群里发布,把功夫下在日常。”

  与此同时,双庙镇全体干部化身“推介员”,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发放宣传资料,将政策解释给每一位村民,把握好春耕这一关键时期,确保小麦种植任务落实到户、落实到地。

  在双庙镇,几乎每个村民手机里都存着一两个镇里干部的微信。近年来,双庙镇推动“群众上访”转为“干部下访”,出台政策规定干部每年入户走访的次数,坚持带案下访、开门接访,2022年累计接待群众371人次,把政策信息送到最基层的同时,也能发现生产生活一线存在的问题。

  打开段晓元的手机,各村村民的微信有上百个,“村民们遇到问题先找网格员,网格员解决不了的找村干部,村干部解决不了的找镇长,镇一级解决不了的,我带上村民去找上级领导。要确保所有问题都有出口,所有诉求都有回音。”

  (薛来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14 版)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