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海南区“小板凳”汇聚“大智慧”“小宣讲”发挥“大作用”

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宣传就要跟进一步,近年来,乌海市海南区坚持精心组织,扎实安排,立足实际,多点聚焦、多措并举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活动。为方便、快捷、灵活的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活动,海南区成立了由党员、干部、教师、退伍老兵、文艺演员、青年志愿者等组成的板凳宣讲队,他们时刻走在基层理论宣讲的第一线,他们以群众的语言、大众的视野、基层的实际来“翻译”理论、“解释”时政,通过板凳宣讲、文艺演出、知识问答等方式,实现了理论宣讲“出新”更“入心”,让党的好声音“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飞入寻常百姓家。
先进典型来助力,板凳宣讲“聚人气”
板凳宣讲队通过动员党员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参加理论宣讲,不断壮大宣讲力量。同时注重培养宣讲员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通过采取集体备课、专题自学、外出交流等方式,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宣讲员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宣讲员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打造了一支勤于学、敏于思、善于悟的基层宣讲队。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板凳宣讲队第一时间组织退休老党员、退伍老兵等深入田间地头、居民小区开展宣讲活动,把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与居民群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融合在一起,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理论宣讲落地有“声”,真正做到使党的创新理论“声”入民心。
2023年海南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区”活动
创新形式重实效,板凳宣讲“入民心”
板凳宣讲队持续深入开展理论宣讲,通过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宣讲活动,使居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真正做到让民心在基层凝聚,让政策“声”入人心,让理论沁人心脾。同时,板凳宣讲队不断创新宣讲形式,对行动不便的居民群众,采取“送学上门”“口袋书宣讲”等形式,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通过用“家常话”诠释“大道理”,用“小变化”展示“大发展”,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等方式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宣讲活动,切实在海南区营造了随时学、随处学、人人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祥苑社区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灵活多变传党音,板凳宣讲“零距离”
板凳宣讲队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自身灵活的特点,一直穿梭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大街小巷、口袋公园、小区广场等人员聚集地,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浩大的声势,一块空地、一本册子、一个音响、几个板凳,宣讲员们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用亲切的语言与居民群众娓娓道来。同时,宣讲队通过“讲、唱、诵、演”的方式,开展各种“花式”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从课堂讲台搬到百姓身边,将居民群众热议的、关心的党的方针和惠民政策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并在宣讲方法上注重与群众的现场互动,让传统的“排排坐”变成大家“围着坐”,用一个个“小板凳”围起居民群众的“学习圈”,打通理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3年3月上旬,海南区板凳宣讲队已累计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受众人数高达三万余人,切实实现了基层理论宣讲在海南区全打通、全参与、全覆盖。
海南区2023年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声音进万家理论宣讲企业专场活动
下一步,海南区板凳宣讲队将继续发挥“头雁效应”,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七进”活动,以群众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讲故事的方式,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党的好政策深入基层、“声”入民心。(邢宇、李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