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凝心聚力谱新篇 建设幸福文明城

2023年02月27日15:26 |
小字号

春日暖阳下的葱茏树木与干净整洁的街道相簇相拥,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行进,环境优雅的小区与怡然自得的人们和谐共生……行走在鄂托克前旗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们备感温馨与惬意,而这一切,来源于鄂托克前旗委、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13载不懈的努力。

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文明景象。闫伟摄

在鄂托克前旗大地,文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更是鄂托克前旗人矢志不渝的追梦目标。自2011年开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程以来,历届旗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旗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形象日趋精美,居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旗委、政府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双碳实践先行区”为抓手,把鄂托克前旗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低碳”城市。在这一过程中,鄂托克前旗把创建工作作为促进各项工作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将创建目标进一步细化,促进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佳绩。

小而精、小而美的口袋公园随处可见。闫伟摄

近日,家住和泰小区的王女士来到小区旁边的口袋公园,走在蜿蜒的石径上,心情特别舒畅。她说:“这里原来是空地、杂乱不堪,旗委、政府把这里改成了小公园,现在这里成了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文明创建是惠民、利民工程,长期以来,旗委、政府始终把创建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让居民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

如今,放眼鄂托克前旗,城在林中、村在景中、房在园中、人在绿中。这一切,得益于旗委、政府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新建口袋公园7处,进一步均衡城市公园分布,满足更多居民游憩需求,形成了晨有鸟鸣、夜有蛙声的宜居景观,舒展大气成为了城镇的代名词,也摘得了“国家园林县城”的荣誉称号。

在创建工作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过程,依托“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全面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群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社区“五大创建”活动,大力宣传文明家庭事迹,刊播家风家教公益广告,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风尚;先后组建了40支90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引导文明创建、开展文明劝导、规范文明行为;拍摄“我以我心爱前旗 我以我行创文明”创城系列宣传片70期,“相约创城 镜鉴文明”短视频14期,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组织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每月开展巡回宣讲,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创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

开展伴学、护学行动,保障学生放学期间交通安全。闫伟摄

科技下乡志愿服务助力春耕备耕。威力斯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2011年起,鄂托克前旗开启创建文明城市之路,旗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发展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以传棒接力的方式,一届接着一届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常态化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使之深深融入全旗人民的精神血脉。2015年和2017年,是鄂托克前旗这座草原小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年。2015年2月,鄂托克前旗成功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7年11月成功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文明提升永无止境,13载不忘初心、久久为功,文明创建早已深深融入鄂托克前旗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鄂托克前旗将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坚守,让创建文明城市成为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一个永无止境的提升之旅。(闫伟、威力斯)

来源: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