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改造让“粮”田变“良”田

农户在高标准农田辣椒连片种植基地采摘。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关键时期,河套大地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新安镇树林子村,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公司的员工各司其职,有的购买化肥、有的规划种植、有的精心育苗……3月初,这里的小麦就要开始连片播种了。
“高标准农田为企业实行现代化种管模式创造了基础条件。”公司总经理白恩泽介绍,“去年,我们在树林子村流转了7250亩地,一次性与农户签订了5年的流转协议,每亩地的流转费是850元,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前相比,价格高出2倍多。”
据介绍,该公司主要种植小麦、番茄、辣椒、葫芦、葵花、玉米等作物,建成高标准农田实现连片种植后,耕地全部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亩均用水量由原来的500余立方米降低至200立方米,化肥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原来的耕地过于分散,不便统一种植、管理、收获,所以成本就会很高,1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早就想把土地流转出去,可是流转费用太低,只能是自己耕种。”树林子村大有公组农民陈志亮告诉记者。
2021年,树林子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后,陈志亮便将自家的58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企业,他被企业聘为土地顾问,年收入3.6万元。“高标准农田真不赖!”陈志亮兴奋不已,“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我家有40多亩地,在改造过程中,那些田垄和土坡全部推平变成耕地,最后根据占地比例,我家又增加了地。而且改造后的土地流转费比之前高出很多,流转土地的农民还能在企业打工,再挣一笔稳定的收入,我现在的年收入比自己种地时高多了!”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我们没有流转土地的农民来说也大有益处。改造后的土地连在一起,耕地、淌水、施肥、收割都方便多了,不仅省工省时,还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新安镇前进村农民俞俊雅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选择了自己种植,并且充满信心,“往年我以种植玉米为主,今年计划再种植一点小麦和蜜瓜,今年的收益肯定能比从前高一大截。”(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