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开鲁县:果品“冷处理”带来增收“热效应”

来到开鲁县麦新镇义和沙拉村冷库,几名搬运工正在米学娇的指挥下往冷藏车上搬运鸡心果等果品。米学娇说,她们村出产的小苹果,已经闯进南方大市场。
“今天这车货是发往广州的。到现在为止已经销售50多万斤了,咱们的鸡心果果香浓郁、口感甜脆,在广州、上海销售得特别好。”米学娇说,因为有了冷库,实现了果品反季销售,效益也特别好。
米学娇和丈夫禇杰从事彩钢门窗生意多年,随着家乡林果产业日益发展,夫妻俩便有了“北果南卖”的想法。巧的是,村党支部当时正积极争取冷藏库建设项目。
鸡心果收购现场。胡建华摄
义和沙拉村通过发挥党支部的火车头作用和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对果品进行“冷处理”,带来果农与村集体双增收的“热效应”。
义和沙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宫佳军介绍,该村有果树3800亩,期中2000亩正处盛果期。为了延长果品上市时间、增加果农收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与禇杰夫妇共同出资建设冷藏库240平方米。2022年秋,冷藏库投入使用,并高于市场价优先收购本村当季果品,收益按投资比例分成。
“每斤果能多卖一块钱左右,果农一亩地多收入400多块钱,同时,村集体每年也能增加5万左右块钱收入。”宫佳军说,冷库的建成,让义和沙拉村80多户果农销路不愁、增收无忧。
作为受益者,在冷库装车的果农宫远辉喜滋滋地说:“我家有30多亩林地,栽的全都是鸡心果。外地客商三块五一斤收,我们村的冷库是四块五一斤收,而且不分等、全都要。省心不说,还多卖了钱。”
开鲁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将林果产业作为强县富民“五大产业”之一重点扶持。截至目前,全县果品经济林已发展到30万亩,可产鲜果30万吨,年实现产值8亿元,带动林农3800余户。同时,开鲁县加强冷链配套建设,建设水果冷藏库和气调保鲜库12800多平方米,购进移动冷库5台,形成了完备的冷链储藏体系。(邱琦、胡建华、毕乐陶、米彦芳)
来源:开鲁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1月11日开幕
- 10日上午,内蒙古召开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通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于1月11日至15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会期4天半。 本次会议议程主要包括听取和审议《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五年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选举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审议通过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审议通过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表彰优秀提案等。…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