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航拍下的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新华街街道通州社区连馨苑小区,昔日“灰头土脸”的老旧小区改造后“化蛹成蝶”。 乌兰察布市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建设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谋划,扎实推进,群众的“安居梦”稳步实现。记者 王磊 摄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医生免费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与诊疗服务。据了解,2019年开始,内蒙古多家公立医院陆续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了便利服务。内蒙古多家医院开通的云诊室,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记者 王鹏 摄
在喀喇沁旗锦山镇阳坡村育苗基地,工人正在浇花。近年来,喀喇沁旗大力发展“高精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蔬菜、中药材、花卉等产业发展新格局,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就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李富 摄
在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乌日图高勒嘎查,牧民阿拉腾巴特尔一家坐在一起看电视。跟随牧区现代化建设脚步,积极发展畜牧养殖,曾经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牧民阿拉腾巴特尔一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花了60多万建起新房,还拥有上百头牛、马、羊,是旗里有名的小康牧户。 记者 怀特乌勒斯 摄
内蒙古大力推进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图为呼伦贝尔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携手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冰雪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 韩冷 摄
市民在呼和浩特市小草公园游玩。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建成的绿地公园逐年增多,2021年,全市建成口袋公园和社区游园186处、城市绿道220公里,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绿化清秀指数排名第2位。 记者 王磊 摄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内蒙古各族人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圆了全面小康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00元增加到34108元,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比2012年增加了5.4平方米和7.9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0%,百人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三,主要社会保障标准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点点滴滴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蒙古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感到更加幸福。
老百姓“钱袋子”更鼓了,群众获得感更强了。十年来,内蒙古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8.7万人。居民收入增幅始终高于经济增幅,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9倍,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4倍。
公共服务更优了,群众幸福感更满了。十年来,内蒙古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了90%以上。建成了五级医疗卫生体系。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6.4万户、危房改造116.65万户,配套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160多万套,拿出啃“硬骨头”的举措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近140万套。
社会“保障网”更密了,群众安全感更足了。十年来,内蒙古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1228万人增加到161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967.7万人跃升到2192.2万人,连年提高养老金、医保补助、低保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全区养老机构床位从13.58万张增加到21.33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614个增长到1165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
内蒙古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记者 李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