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要闻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内蒙古乌兰牧骑事业蓬勃发展

2022年09月25日07:34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乌兰牧骑队员在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上表演。记者 王磊 摄

核心提示

1957年,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诞生。60多年来,乌兰牧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内蒙古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全区3500多名乌兰牧骑队员牢记使命、根植沃土,永远为人民服务,永远为人民放歌。

8月26日晚,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乌兰牧骑优秀剧(节)目展演在内蒙古艺术剧院开演。首支亮相的是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乌兰牧骑。为了此次展演,他们“上新”了不少作品,演出结束后,观众说:“太短了,没看够。”

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虽然短暂,但是“扎根人民”“一专多能”“创新”等铭刻在乌兰牧骑基因中的元素却尽情展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乌兰牧骑自建队之日起就写在自己旗帜上的宣言。历经60多年,乌兰牧骑队员们初心不变、本色不改。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57年。那年,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成立。那时,队员们表演时,群众得到艺术和美的享受;表演完,队员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60多年的风雨洗礼,为人民服务的基因已经融入乌兰牧骑的血脉中,影响并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乌兰牧骑人始终不畏艰难,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时间来到2017年11月21日,这是令所有乌兰牧骑队员们毕生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了!

“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总书记在信中的殷殷嘱托,时刻牢记在全区3500多名乌兰牧骑队员的心间,激励他们牢记使命、根植沃土,永远为人民服务,永远为人民放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兰牧骑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和《乌兰牧骑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设立全区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为75支乌兰牧骑配备演出大巴车,新建乌兰牧骑宫,举办乌兰牧骑艺术节、全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开展全区乌兰牧骑交流演出、“乌兰牧骑月”等活动,促进乌兰牧骑互相学习发展。开发“网上乌兰牧骑”PC版网页和手机版微信H5,成立乌兰牧骑辅导工作队、志愿服务工作队,为基层农牧民提供艺术培训服务。以“乌兰牧骑+”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电影放映、法律咨询等综合志愿服务。加强乌兰牧骑人才队伍建设,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等设立乌兰牧骑人才培训基地,举办全区乌兰牧骑队长培训班、舞台艺术创作培训班等业务培训班。组织实施《乌兰牧骑原创经典作品名录》工作和《全区乌兰牧骑原创经典作品传承工程》。编辑出版《乌兰牧骑回忆录》《乌兰牧骑优秀作品选》。组织启动乌兰牧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有了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强力支撑,全区各支乌兰牧骑焕发出了极大的创作演出热情,不断推陈出新,创作了一大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据统计,全区75支乌兰牧骑、3500多名队员,每年演出8000场以上,每支乌兰牧骑每年下乡演出至少100场,全区乌兰牧骑每年新创作品300多部。

全区乌兰牧骑整理复排了69个经典节目,推出蒙古剧《乌兰牧骑的热喜》等一批优秀作品,情景歌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成为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十大重点扶持剧目,舞蹈《黑缎子坎肩》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2019年,内蒙古艺术学院乌兰牧骑舞蹈团原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斩获文华大奖,实现了内蒙古在该奖项零的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突出反映时代主题,一部又一部精品的诞生,让乌兰牧骑文艺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作为内蒙古响当当的文化品牌,乌兰牧骑会永远扎根生活沃土,用心用情用功讴歌伟大时代。(记者 冯雪玉)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