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

呼和浩特: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2022年08月26日12:28 |
小字号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加大资金、政策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全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近日,《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呼和浩特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2—2025年)》印发,提出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专科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医学技术科研应用能力,切实保障呼和浩特人民群众享有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实现头疼脑热在乡镇村解决

“大爷,最近血压怎么样?”一大早,呼和浩特新城区毫沁营卫生院内科主任王洪桂就来到呼哈路社区铁木真小区居民范占奎家,边询问边帮助他测量血压。

“我们会每两周给大爷做一次检查。”王洪桂告诉笔者,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启动以来,团队每个月都会为85岁的范占奎做检查,除了进行心肺听诊、测量血压等身体检查外,还会为他进行用药指导,做好病情跟踪记录。

据了解,类似这样的入户随访早已在新城区毫沁营卫生院形成常态机制。近年来,随着呼和浩特市不断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百姓在“家门口”的就医体验越来越好。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医生为儿童检查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医生为儿童检查

今后,呼和浩特将进一步科学规划布局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覆盖范围,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形成自治区、市、县(旗区)、乡镇(街道)、村(居)五位一体医联体模式,构建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行动,新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院、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分院、国际蒙医院分院、内蒙古医科大学中蒙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赛罕区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我市东南西北中片区各有1—2家三甲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推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托县医院创建三乙医院,80%的旗县医院创建二甲医院,2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医院,形成区内有名院、医院有名科、名科有名医的医疗格局,实现大病重病在自治区解决,一般病常见病在市县解决。

以“1+N”医联体、医共体、区域医疗集团建设为抓手,建设三级医院扶持旗县区医院、旗县区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的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通过技术、管理、人才、病种“四下沉”服务措施,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各级医院加强分工协作,通过临床专科对接、医生驻点服务、远程医疗指导等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促进医院在学科发展、科室管理、临床诊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实现同质化服务。

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落实县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县医院与县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有效联动,为县域内居民提供肿瘤、慢性病等预防、治疗和康复等连续性医疗服务,加快补齐旗县中医(蒙医)医院建设短板,实现中医(蒙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按照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60%达到基本标准,20%以上达到自治区推荐标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

提升专科服务能力 构建四级临床重点专科体系

“现在看病是真方便,北京的专家来家门口给我们看病了。”家住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附近的李女士患有过敏性鼻炎,每年一到七八月份特别难受,听说市第一医院成立了呼和浩特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开设了变态(过敏)反应科,定期有北京专家来坐诊后,立刻挂了号前来治疗。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开诊以来,共接诊门诊患者4120余例,进行皮肤点刺检查1289余人次,免费义诊过敏原筛查200余人次。并且在首府率先开展目前国际公认有效的过敏性疾病对因治疗方法——黄花蒿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以及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目前接受脱敏治疗的患者70人(最小年龄6周岁),生物靶向药物治疗206人次。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国家级重点专科分中心建设,依托“双首”健康行动,拟建成具备国家级诊疗水平的市中蒙医院睡眠中心和针灸中心、市第二医院肝病中心、市第一医院变态反应中心,提高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诊疗需求为导向,全面启动重点专科建设工程。构建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引领、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为核心、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支撑、县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的四级临床重点专科体系。遴选16个精品专科鼓励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遴选44个优质专科努力创建自治区级重点专科,遴选20个科室打造市级重点专科,遴选20个培育专科建设县级临床重点专科。以满足人民群众所需的中医(蒙医)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自治区级重点加强肺病、骨伤病、血液病特色专科建设,达到国家级领先水平;市级重点加强脾胃、风湿、肾病、心病、脑病、肝病等中医(蒙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旗县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医技科室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提升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 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来到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就诊的患者,一般都会在诊疗的环节中接触到中(蒙)医药服务,或服汤药,或针灸,或推拿,或刮痧,或艾灸……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这里,不仅因为其服务质量高,还在于这里浓郁的中(蒙)医药文化吸引着他们。

“目前,我院共开展针刺疗法技术、灸类疗法技术、刮痧疗法技术、拔罐疗法技术、推拿类疗法技术、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骨伤类疗法技术、肛肠类技术及其他医疗技术等60余种医疗技术,服务病人达50余万人次。今年截至目前服务病人10万余人次。”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医务科科长乌兰娜告诉笔者。

2021年,呼和浩特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中医馆(蒙医馆)全覆盖。以自治区和市级中(蒙)医院为龙头、旗县中(蒙)医院为骨干、其他医院中(蒙)医科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蒙)医馆为网底的中(蒙)医医疗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一大批名中医(名蒙医)在推动中(蒙)医事业传承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中药方药师配药

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中药方药师配药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扶持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制定出台《呼和浩特市促进蒙医药发展办法》,印发《呼和浩特市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新一轮京蒙对口帮扶为契机,不断加大中(蒙)医药事业投入力度,在中医(蒙医)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产业、文化等各领域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后,呼和浩特市将积极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补齐中医药(蒙医药)服务短板,积极发挥中医(蒙医)治未病作用,鼓励中医(蒙医)医疗机构提供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养老护理等服务。加强中医药(蒙医药)古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更好发挥中医药(蒙医药)在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实施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定期开展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评价。依托“双首”健康行动,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区域睡眠医学分中心、1个国家肝病分中心、4个名医工作室和11个团队工作室;加强中医(蒙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加大中医馆(蒙医馆)内涵建设力度,全方位提升中(蒙)医服务能力。

提升医学技术科研应用能力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的科学布局而言,医学上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不可缺少的版图。同时,对于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而言,也需要‘医学+多科学’的交叉融合和人才科技的强力支撑。可以说,双方的紧密合作是现有资源的‘强强联合’。下一步,内蒙古大学将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在科学建设与人才引育、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与责任担当等方面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展开全面的深度合作。”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在“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教协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揭牌仪式上讲话时如是说。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内蒙古大学医教协同合作有力推动了呼和浩特市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呼和浩特市将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双轮驱动,推动临床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搭建基础医学科研技术和临床诊疗科技转化桥梁,培育医学创新团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增进人民健康,赋能高质量发展。

此外,提升医学技术科研应用能力,重点培育3到5个科研核心队伍,柔性引进2个研究领域团队,争取4到7项国家、自治区级科技项目。依托全市现有高校、科研院所和公立医院,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围绕重大疾病防控、重点人群健康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重点领域,加强应用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聚焦城乡居民多发病、常见病,以慢性病、地方病、尘肺病、过敏性疾病等为重点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梁婧姝)

来源:呼和浩特市委网信办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