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红色注能 绿色发展 执笔大漠绘丹青
这两天,在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巴彦乌拉嘎查,肉苁蓉采挖刚刚结束。“截至今年,我们嘎查牧民们先后种植梭梭20余万亩,种植肉苁蓉2万亩,锁阳5000亩,种的多一些的人家,每年两季肉苁蓉采挖的收入能达到四、五万元。”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潘多云高兴地说。
巴彦乌拉嘎查曾是纯牧业嘎查,但由于生态恶化,加上嘎查基础设施薄弱、牧民生产方式单一等问题,原本靠天养畜的牧民们生活一度变得非常困难。潘多云与嘎查“两委”成员认真调研后,决定从防沙治沙到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闯出一条“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的生态发展之路。他率先试种梭梭并嫁接肉苁蓉,还联合嘎查牧民组织起了合作社。在潘多云的带动下,嘎查牧民纷纷效仿种植梭梭,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几年的时间,嘎查在不毛之地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让“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搬迁移民脱贫致富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生态环境大为改观。牧民马西达来介绍说:“ 70年代放牲畜的时候那时候风特别多,流沙很大,在这种环境下无法放牲畜。2015年我们合作社牵头,巴彦乌拉嘎查就种了10多万亩梭梭,梭梭林连片了,植被恢复以后,流沙就没有那么大了,沙尘暴也少了。”“种梭梭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嫁接肉苁蓉,肉苁蓉被誉为‘沙漠人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种苁蓉比放牧带来好几倍的收益,比放牧强多了,又能保护生态,我现在种了200亩,投资了6000左右,现在已经挖回来20000多块钱的苁蓉了。”巴彦乌拉嘎查牧民杨永明高兴地说。
近年来,阿左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党建内涵,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力转化为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推动“党建+乡村建设”,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环境整治第一线争当先锋模范,有效改善农牧区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促进农牧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地区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党支部+产业基地+农牧民”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梭梭肉苁蓉种植等生态产业及第三产业,积极引导农牧民通过种植梭梭林发展肉苁蓉、围封白刺林发展锁阳产业鼓起钱袋子。打造“金”字招牌,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沙漠旅游业,引导农牧民通过接待旅行团和散客,提供餐饮住宿、沙滩车租赁、后勤保障、沙漠救援、驼马骑乘服务等方式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通过点沙成金,让人民群众在生态旅游产业中增收致富。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长效机制,创新实施飞播造林、围栏封育、植树增绿、荒漠绿化等生态工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绿色生态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和引领者,广泛开展“主题党日+义务植树”“党员志愿服务+植绿增绿”等活动,持续组织党员干部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争做生态文化的传播者、绿色家园的建设者、环境保护的促进者,坚守蓝天白云的底线、绿水青山的底色。2016年至2021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6.025万亩、飞播造林157万亩,封沙育林3万亩,义务植树300万株。全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5.54%提高到现在的14.5%。(蔡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