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鲁图镇:宜居宜业品质城 漠上小镇展新颜

嘎鲁图镇地处乌审旗中部、毛乌素沙漠腹地,是乌审旗旗委、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旗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近年来,嘎鲁图镇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释放绿色效能,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深化文明创建、增强居民幸福感,构建宜居宜业品质之城,昔日的沙漠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态培根,全力筑牢绿色生态底色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近年来,嘎鲁图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全镇最大的基础建设工作来抓,把生态建设与优化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现代化农牧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全民动员参与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严格实施禁牧、休牧、轮牧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努力巩固和提高生态建设成果,严格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林业生态建设10.16万亩、节水灌溉4.66万亩,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8.75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高于全旗平均水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尤其在河(湖)治理中,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对全镇1条河、4条沟、16个淖尔、两座小型水库配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和23名巡河人员,加大对境内河湖淖尔的日常巡视。全面清理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多措并举让嘎鲁图镇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人居环境更宜人。为嘎鲁图镇的城镇化、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建成一道有力的生态屏障。
品质提升,全心打造宜居宜业小城镇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嘎鲁图镇坚持“完善新城区、改造旧城区”同步推进的发展策略,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融入城镇化建设,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繁荣“商业圈”。2021年,争取上级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资金约1.7亿元。改造老旧小区62个,打造品质小区10个,维修升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千余处。重点对各类“城镇顽疾”进行全面整顿,修复硬化巷道150平方米,拆除废弃线缆20余处,清运垃圾100余吨,重要交通路段两侧栽植苗木980亩,拆除城郊彩钢违建10余处,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扎实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神水台村建设垃圾压缩转运站,在木都柴达木村建成一座小型垃圾焚烧厂,为农牧区集中居民点定点安置垃圾桶、配备垃圾车,建立12支环境卫生保洁服务队,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让乡村真正美起来、绿起来、靓起来。
同时,依托乌审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在镇区全面打造花园式小镇,以园美城、以水润城。鸿沁湖公园、森林生态公园、独贵龙广场等“三湖两带九园”,全面提升小镇颜值。目前,嘎鲁图镇总绿地面积856公顷,公园广场占地面积162公顷,绿地率约42%,人均公园绿地约41平方米。让居民抬头望绿、出门见景。在如此强大的合力作用下,城镇品质水平逐年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率大幅提升。
文明铸魂,全面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
“文明是城市之魂”。嘎鲁图镇着重建设外表有“颜值”,内涵有“气质”的魅力小城镇,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文明内蒙古建设。认真执行“七有”建设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19个。组织发动志愿者900人次,组建56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区域联合+特色品牌”志愿服务模式,每年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志愿服务440余次,组织广场消夏文艺演出活动30余场,宣传教育城乡居民3万余人。将文明实践课堂延伸到农村牧区,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义务植树、环境整治、学雷锋、敬老爱老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并利用赶集日、敖包祭祀等活动,开展“倡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主题宣传,引导群众在参与中倡树新风。利用“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庆日,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积极搭建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平台,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将文明新风尚逐渐植根于群众心中。擦亮文明招牌,为宜居宜业嘎鲁图厚植了道德根基、汇聚了精神力量。(曹永霞)
来源:乌审旗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