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美术馆积极打造全民美育阵地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广义的美育在我国从最初概念的提倡到实质性的推广与普及,均与博物馆、美术馆的社会公共教育功能密不可分。
以往,公众普遍认为,艺术展览专业门槛高、艺术表达趋于抽象,意境有余而共鸣不足,归根结底,是作品与现实生活贴近不够,展览形式较为单一,欠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们往往惯于注重后者,而忽略了贴近与升华的兼顾。自2011年起,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相继免费开放,这一举措大大释放了文化艺术场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所蕴藏的潜能,近年来,伴随公立场馆与民营场馆依据政策导向、职能属性、市场定位及运营模式等因素对受众市场进行的自主划分,公立场馆一举奠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核心阵地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朴实而厚重,朴实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厚重在切实将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真正纳入到了公共文化艺术场馆职能体系中。
内蒙古美术馆新馆于2017年8月正式开馆,五年来,聚焦展览策划、学术研究、藏品征集、公教美育、编辑出版、对外交流等主要职能,着力探索改革发展新思路、科学运行新途径、惠民服务新举措,伴随内蒙古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履行社会公共教育职能方面从初始稚步到日渐成长,在提高大众的艺术修养和发展“三位一体”的美术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各类艺术展览为依托,引领审美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相继策划推出以“自治区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一系列紧扣时代主题,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内蒙古特色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艺术展览,将深刻内涵浸润到美术作品中,同步推出系列公教美育活动,引导全区各族各界群众近距离观赏作品、走进作者、了解创作、汲取养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引发共鸣,进一步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审美文化教育中的思想引领作用。
少儿书法、美术展览及美育活动现场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走进美术馆
以重要时间节点为脉络,深化主题内涵,寓教于乐。
以传统节日、重大节庆为主要脉络,结合主题展览、精选馆藏作品,针对观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设置互动环节,加深观众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了解,增强美育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实效性。
“童心筑梦”6.1儿童节主题活动
粽情端午节 “艺”游美术馆
以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为驱动,加强馆校学践联动,夯实美育阵地。
大力推进美术馆进校园活动,与各大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艺术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设美术馆课堂,鼓励师生走进美术馆,体验“美术馆里的文学课”“走进美术馆之艺术鉴赏——最美内蒙古”等主题课程,现场观展、临摹作品,学习美术知识,实地开展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将单一化、碎片化的美育活动转化为多元化、系统化的连续性专题课程,充分发挥青少年美育教育阵地作用。
研学活动现场
现场临摹
走进美术馆之艺术鉴赏
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导向,构建及完善志愿招募及服务体系,传递美育理念。
持续面向社会,尤其是与自治区各级院校合作,分批次招募、培训学生志愿者,纳入内蒙古美术馆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以“爱心奉献大众,艺术回馈社会,共建审美家园”为理念,通过导览讲解、活动服务、宣传推介等工作,引导社会公众接近艺术、了解艺术、享受艺术。建立并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激励和表彰机制,激发志愿服务积极性,扩大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传递美育理念。
以新媒体平台为抓手,加强宣传推广,拓展美育覆盖面。
利用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推广和参与互动渠道,融合展览预告、活动资讯、现场报道、优秀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推介、观众反馈、线上展览等丰富内容,支持公众足不出户全程参与活动。持续加强宣传推广力度,为深度解读美术馆艺术理念和审美趋向,润物无声提升公众艺术修养提供多元实现路径,拓展美育覆盖面。
五年来,内蒙古美术馆策划组织开展各类公教美育活动近600场,美育课堂参与者突破13000人次,在提升公众审美能力,践行美育教育,增强公共服务和教育推广工作的互动性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下一步,内蒙古美术馆将继续坚持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联动社会各界共促美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公教美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联动能力,不断密切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聚力提高全民的参与性、包容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美术馆资源,丰富美育教育形式,打造全民美育阵地,与全区各族人民共享美育发展成果。(张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