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准格尔旗社会经济工作亮点推介

准格尔旗:业兴民富 擦亮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2022年05月03日21:56 |
小字号

近年来,准格尔旗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稳住农业“基本盘”的同时全力做好“三农”工作,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条件,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希望的田野再现蓬勃生机。

因地制宜兴产业 村美民富促振兴

大路镇小滩子村位于准格尔旗东部,坐落在黄河之滨,受母亲河的滋养和哺育,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世代依靠沿河滩涂冲积而成的千亩沃土和碧波荡漾的万顷水域而生。如今,随着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小滩子村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谋划发展水产养殖和特色水稻种植,并在穿境而过的旅游线路上兴建农家乐、渔家乐,描绘出一幅业兴、民富、村美的新画卷。

在小滩子村“稻渔空间”项目基地,几台大型农机往来穿梭,正在进行耕地作业,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今年“稻渔空间”在去年种植850亩水稻的基础上增种260亩,预计五月份,千亩水稻插秧下田,鱼苗、蟹苗相继投放,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实现了一地多用、一水多产。与此同时,今年项目还将增设文化长廊、游客中心、儿童水上游乐场、VR体验馆和农家风情木屋,以进一步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盐碱地变身“聚宝盆”,也让这片土地上的农民获益颇丰。村民张光荣有1000余亩土地此前一直处于低产、撂荒状态,自“稻渔空间”项目建成以来,他不仅可以以每年每亩400元的价格出租土地,还能到项目基地打工挣钱,2021年,50余万元的收入让他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政策的受益者。

此外,积极鼓励村民发展渔业养殖,兴办农家乐、渔家乐也成为小滩子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的有益尝试。姚丽是小滩子村一家渔家乐的负责人。2012年,在外闯荡多年的她返乡创业,依靠自家的鱼塘在黄河岸边建起一座渔家乐。十年来,稳定的客源和日渐红火的生意让她的事业风生水起,而她也成为家乡蓬勃发展的见证人。

在小滩子村,像姚丽这样开办农家乐、渔家乐的村民一共有71家。乘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小滩子村民抢抓机遇,在旅游专线小黑线沿途兴建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体验休闲垂钓、果蔬采摘的田园乐趣,还能吸引游客品尝本地鸡鸭鱼肉等特色风味。由托县辣椒佐制的小滩子特色老汤炖鱼更是享誉周边,吸引了来自呼包鄂等地市民亲来畅游,在拉动小滩子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也带动村民返乡创业的积极性。随着大路新区的快速发展,小滩子村的农家乐和渔家乐也逐渐步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截至目前,71家农家乐中,有2家被评为市级示范接待点,10家被评为旗级示范接待点,还有4家引入了特色娱乐体验,年共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从业人员涉及240多人,平均营业收入可20余万元。

培育特色产业 破题全面振兴

鸡鸣三省龙口镇也是坐落在黄河臂弯的百年古镇。近年来,花果之乡龙口镇依托气候暖湿、水源充沛、交通便利的区位条件,积极发展别具特色的大口西瓜和桃杏李梨枣等经济林种植,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做好产业兴旺大文章,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暮春时节的龙口镇大口村,杏花盛放延绵数里,如仙织锦缎,又灿若云霞。在繁花掩映中,一栋栋钢架冷棚拔地而起,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据悉,从2021年开始,大口村通过资源整合,先后流转64亩撂荒地集中打造十余栋的温室大棚,用于种植西瓜和其他应季作物。通过冷棚育苗、栽培,可以使西瓜提前一个月上市,按亩产6000-7000斤算,净利润可增收三万元左右。

无独有偶,从前靠天吃饭的龙口镇沙坪梁村因地制宜,着力在小杂粮和经济林种植上下功夫,通过打造龙园果品专业合作社,对海红果、大枣等经济水果进行深加工,不仅拓宽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之成为走俏市场的网红产品,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十万余元,凸显了地区特色产业的品牌价值。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为了破解部分村集体经济后劲不足,缺乏龙头农企示范引领及产品销售不畅等难题,龙口镇吸纳13个村(社区)入股,统筹全镇人力、物力、财力建成镇属国有公司,打造了锚杆网片加工厂、龙口美食坊、采摘育苗大棚等一系列实体产业。同时,在现已初步形成的沿黄乡村旅游带和东部梁峁山区绿色小杂粮种植加工区、西部特色瓜果种培销售区、工矿企业三产服务区即“一带三区”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培育孵化龙头农企,继续做大做精林果杂粮产业,培育扶持品牌化、规模化养殖,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走出“抱团”发展新路子。

而这都只是准格尔旗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坚守母亲河流域绿水青山 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受母亲河的滋养和哺育,准格尔人世代以守护黄河流域大美生态为己任,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将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着力助力培育优秀人才,厚植乡村文化底蕴,让美丽乡村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在准格尔召镇准格尔召村,全区首家零碳乡村示范项目成功落户。该项目充分利用村内445户居民屋顶建设光伏容量8.5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600吨,为村民增收30万元以上,在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民致富增收的同时,推动乡村清洁零碳绿色发展。对于长期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发家致富”的农民来说,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仅是对标先进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是未来产业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也不仅止于产业振兴,文旅产业百花齐放、人才活力争相迸发、生态产业遍地开花、组织保障示范引领同步发力同频共振,才能让乡村褪去落后面貌,迎来崭新机遇。

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准格尔旗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设立1.7亿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统筹各级衔接补助资金9084万元,以果蔬杂粮山羯羊为引领,以肉牛、山杏、碱米、矿业服务为有益补充,大力促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力支持产业全面振兴;通过推行“垃圾减量化处理”“户改厕”“村庄清洁行动”及植绿护绿爱绿行动,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推门见绿、开窗见景”成为乡村生态振兴成果的真实写照;积极引导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锻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三农,以人才引领乡村全面发展,筑牢振兴根基;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选优配齐各文化所、站工作力量,建成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2个、自然村文化室55个,推进“一村一品”文化建设,通过打造准格尔召雅尼会、沙圪堵灯游会、布尔陶亥点素敖包祭祀、十二连城香瓜节和暖水古会等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创建引领村民讲文明、树新风。

乡村振兴是项系统工程,需持之以恒、接续拼搏,不断聚要素、添人气、增活力。2022年,准格尔旗将继续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系统谋划农村改革。乡村建设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善通村组路、农村供水、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方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努力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农村改革方面,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如今,准格尔大地上,品类齐全、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遍地开花、活力尽显,一幅幅村美民富、睦邻友爱的美好画卷正缓缓铺开,凝心聚力、勤劳创新的准格尔人正在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梁晓燕)     

来源:准格尔旗委宣传部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