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兜牢民生底线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工作思路,着力改革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努力打造统筹衔接、政社互补、高效便捷、兜底有力的多层次综合救助新格局,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今年51岁的阿拉善高新区居民姜新云,2016年因工作单位倒闭失业,靠打零工维持生活。近一年又因患有青光眼导致视力低下,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家庭生活陷入困境。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得知姜新云的情况后,根据相关政策将他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并为他申请了临时救助资金8000元治疗眼睛,有效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
同样对生活重燃希望的还有该高新区居民张学军。张学军退伍后被安排到园区企业就业,因一次偶然事故造成了他视力四级残疾,后遗症导致其失去部分劳动能力。再加上他的大儿子还患有严重的肾病综合症,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在入户摸排时,得知了他们家庭情况,立即将他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并根据他实际情况为他安排了图书馆物业电工工作,让他对生活重振信心。“以前因为孩子生病,家里很困难,后来政府给了一间廉租房居住,社会事务局免费让我学了电工,如今我在物业当电工和维修工,有了稳定收入,生活也越来越好。”张学军说。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以保障民生、解决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继续完善落实低保救助政策,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为抓手,通过新增、取消保障对象,变更保障类别,让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并按照保障对象条件、标准实施分类救助,全力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面纳入政策性保障兜底范围。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6万元,其中:城市低保保障15户26人,累计发放资金24.06万元;农牧区低保保障1户2人,累计发放资金2.11万元;临时救助6户13人,累计发放救助金3.7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1人,累计发放2.11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3人,累计发放1.42万元;慈善救助27人,发放救助金3.6万元。
同时,该高新区还积极整合教育、慈善、红十字会、残联、爱心企业等救助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避免救助的重复性和随意性。2021年积极开展了高新区“温暖千万家,助力千亿元”、内蒙古星汉氟都“奉献企业爱心,彰显社会责任”、内蒙古利源煤炭“扶困助学”等救助活动,为190名贫困大学生、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及物资12.3万元。阿拉善高新区通过一系列的救助机制,有效保障和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赵小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内蒙古1旗县入选“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通报表扬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98个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的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予以通报表扬,其中,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入选。 杭锦后旗成立了由旗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旗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农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村庄清洁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集设施普及率达到90%以上,95%的行政村实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9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建成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100%的村庄建立了长效管护保洁机制。…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