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形成改革开放引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是通辽市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辽市将以绿色为底色,向开放求突破,彻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告别粗放发展方式,把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的关键举措,立足主体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围绕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加强协作配套,推动产业培育更加集中、空间布局更加集聚、要素配置更加集约,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链优势,有效增强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支撑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改革开放引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后五年,通辽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扬长避短、培优增效,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突出抓好农牧业种子工程,推进标准化种养,发展智慧农牧业,完善全程可追溯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推动农牧业调结构、提质量,加快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打造通辽产业发展最强引擎。转变种植业发展模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持续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粮经饲”结构,建设中蒙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突出养殖业补链延链强链,推动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增加终端产品供给,提高养殖业综合效益。集中力量做大肉牛产业,加快补齐标准化育肥和规模化加工的短板,提升优质牛肉生产能力、牛副产品加工能力和区域公用品牌溢价能力,同步推进奶牛、生猪、禽类规模化养殖和就地加工,建设国家优质乳肉生产供应基地,走出一条“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农牧业现代化新路子。二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抓紧布局新兴产业,培优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工业整体竞争力。做专做强做大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科尔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食品级高端终端产品,主攻小品种氨基酸研发生产,打造世界级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开鲁工业园区重点培育药品级产业集群,主攻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提升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在全国的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增强产业配套保障和精深加工能力,推动霍扎园区重点发展绿色低碳的高端铝业,促进奈曼工业园区重点培育镍基循环新材料产业,支持开发区重点推动煤化工可降解材料延伸项目,引导科左后旗建设好硅砂精深加工产业园。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大力提高新能源装机和消费占比,着力推进增量配电试点,加快风力发电核心设备系列配套和光伏组件等项目建设,探索统筹风光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打造全国先进的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先进制造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赋能,形成未来竞争新优势。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绿色发展水平,更好满足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快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优先推动城乡专业市场建设,促进商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健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加快通辽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建强骨干物流园区,加快通辽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参与建设东北陆海新通道,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促进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景区景点和旅游服务体系提质升级,以完善基础配套、增加休闲体验为重点,提升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内涵品质,打响科尔沁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康养、蒙医康养等健康服务产业,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休闲康养度假基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引进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鼓励支持各类直接融资,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重要产业技术的路径依赖,优化资本、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配置,积极培育和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增长点,创新产业组织、商业模式,解决铝后深加工“高精尖、少冒烟、高附加值”、资源循环利用做到“吃干榨净”等问题。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落地通辽市,围绕现代农牧业机械、风力和光伏发电、蒙医药、生物育种等领域,新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内蒙古民族大学在蒙药研究领域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推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霍林郭勒高新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创新进展,提高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使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和推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围绕重点领域创建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大力度培养引进人才,完善智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创业载体和重点项目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活力。(记者 管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