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人民红”地铁背后的故事】

轨道检修师:用脚步“丈量”地铁安全

寇雅楠 刘艺琳
2021年11月23日10:35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23点,青城地铁结束一天的运营,回到车辆段。呼和浩特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工建中心的轨道检修师们才开始了工作。他们被称为地铁里的“深夜暴走族”。

呼和浩特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线被分为三个工区段,每个工区段有8公里之多。轨道检修师们要沿着轨道,细细检查道岔、钢轨、联结零配件......一步一步走完这8公里,用脚步“丈量”着地铁的安全。

轨行区内道岔。人民网 刘艺琳摄

“道尺、扳手、头灯……”23点30分,在进入隧道前,工建中心轨道主管田志宏将所有人携带的物品进行清点记录,这是每次作业前后必经的程序,带了多少工具进去,都得一件不少再带出来,目的是防止物品遗留在线路上,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检查完所有物品后,开始了当天的工作,隧道里道尺测量过的每一寸钢轨,他们都谨慎研判,专注每一毫米的数据精度。

昏暗的灯光下,阴冷的隧道内响起了“当当当”的清脆声响,轨道检修工长樊宁正弯着腰、拿着一个小锤子敲击接头螺栓的两侧和固定钢轨的扣件。一个小小螺栓的松动,如果没有发现,在第二天的运营中就可能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这项工作一定得认真细致。

樊宁介绍,他们的工作内容具体包含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管段内轨道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通过对线路设备几何尺寸的整修,使设备达到一个最好状态。“通俗点说就是在保证线路设备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提升轨道平顺性使乘客有最好的乘坐舒适性。”

另一部分就是通过对管段内的线路设备进行全面的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对重点设备,如道岔、接头、伸缩调节器、小半径曲线、道岔融雪装置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还有隧道内异物等可能会对第二天列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和处理。

工建中心线路巡检师正在调节地铁轨道高度。人民网 刘艺琳摄

“从晚上11点多下到轨行区,巡查完这8公里,一般就已经到凌晨3、4点了。”樊宁回忆了一下,“一万步是小意思。”

在轨行区站立不到半小时,裸露在外的手指开始发冷。“夏天还好一些,到了冬天,这八公里走得可不容易。”田志宏说,“1号线的什兰岱站至坝堰(机场)站是高架段。冬天,遇到强降温降雪的恶劣天气,巡检和维修工作开展的难度将会随之加大。”

下至轨行区前,进行准备工作。人民网 刘艺琳摄

轨道检修是个“磨人”的活儿,每天要检查上千个部件,测量的数据达到上百次,包括检查螺栓是否松动、轨道几何尺寸是否超限等。轨道检修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并不影响轨道检修师们钻研的智慧和热情。樊宁举了个例子:“在巡检过程中像接头螺栓等数量特别多,每班的巡检都要检查螺栓是否处于紧固状态,如果靠之前通过使用手锤挨个敲击的方法检查螺栓松动,就特别浪费有限的巡检时间。后来我们通过在每道螺栓上施画防松标记的方式,巡检时只需要看标记是否错位就可以判断螺栓的紧固情况,这样大大缩短了我们巡检作业检查接头螺栓的时间,在保障了巡检的时间同时也提升工作效率。”

地铁轨行区流动的风吹着轨道检修师们的工作服,他们脚上那双贴着钢板的防砸鞋走起路来却并不显得笨重。“全年无休是正常,越到节假日,我们越要提高警惕。”田志宏笑着说,“一切都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工建中心成立于2020年11月17日,工建中心定编169人,其中管理岗定编24人, 生产岗定编145人,设立13个班组(其中1号线轨道检修班组3个、场段维修班组1个、桥隧巡检班组1个、探伤班组1个;2号线轨道检修班组4个、场段维修班组1个、桥隧班组1个、探伤班组1个)。工建中心全面负责地铁1、2号线的土建设备设施、轨道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中心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凝练了“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企业精神。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