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要闻

为脱贫人口托起稳稳的幸福

——内蒙古自治区脱贫人口就业工作综述 

2021年11月11日09:06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喀喇沁旗京蒙协作招聘会。

巴林左旗就业扶贫车间。

月嫂培训现场。

赤峰卉源建材有限公司吸纳脱贫人员就业。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就业局开展“就业扶贫送温暖”宣传活动。

  “内蒙古全区现行标准下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3681个贫困嘠查村全部出列……”2021年6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一份8年“战贫”答卷展示了内蒙古的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社部门思考探索、创新实践的一项重大“命题”。

  今年,全区各级人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努力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巩固了脱贫成果,让脱贫人口端稳了就业饭碗。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实现20.58万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到去年(19.76万人)的104.13%,完成了务工就业目标任务。

  完善保障机制 打好政策组合拳

  10月13日,和煦的阳光洒在兴安盟突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醴泉小区,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

  在醴泉小区一旁的扶贫就业基地设施大棚,今年47岁的王芳正带领30多名易地搬迁户一起劳作。“通过易地搬迁,我们住上了新房,走几分钟就能在设施大棚打工,活不累,工作一天可以挣七八十元,再也不用四处奔波找工作了。”王芳说。

  易地扶贫拔穷根,安居乐业谢党恩,这是内蒙古广大搬迁群众的心声。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把强化脱贫人口和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作为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为此,人社厅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分管厅级领导任成员的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就业帮扶、技能帮扶、社保帮扶、人才人事帮扶、定点帮扶五个专项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内蒙古人社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保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压实部门责任,采取鼓励企业吸纳、支持企业发展增岗、加大劳务输出对接、强化跨区域劳务协作、开发公益岗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等12项措施促进脱贫人口就业,确保扶持政策不断档、资金支持不掉线、帮扶力度不减弱。”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党组成员、自治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林说。

  为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保障机制,人社厅印发了《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联合发改委、财政、农牧、乡村振兴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同时,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岗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围绕增加就地就业数量、确保外出务工规模、用好就业扶贫车间、管好用好公益岗位、强化劳务品牌建设、加强稳岗就业培训等9个方面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把强化脱贫人口和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

  赤峰市巴林左旗依托笤帚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特色产业,打出贷款扶持、技能培训、资金奖补等一系列就业扶贫措施“组合拳”,截至目前,巴林左旗为5家就业扶贫车间发放贷款75万元,为37家监管合格的就业扶贫车间兑现扶贫基地一次性资金奖补460.7万元,惠及贫困劳动力265人。

  7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与北京市人社局签订了京蒙人社协作框架协议,从持续加强就业服务协作、人才智力支持和加强工作保障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了更加稳定、常态化的协作机制,京蒙协作持续推进。

  各地区积极协调对口帮扶县区,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通过联合召开京蒙协作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发放稳岗补贴和建设京蒙协作项目等方式,引导脱贫人口外出务工。

  截至9月底,北京市帮助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实现劳务协作转移就业4.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1.1%,其中脱贫人口3.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36.6%。

  打造劳务品牌 形成带动机制

  找月嫂,不妨首选“宁诚月嫂”;找家政,“兴安家政”准可靠;买笤帚,“巴林左旗笤帚工”值得信赖……近年来,这些带着地域标识的行业职业名词,成为内蒙古走向全国、响彻大江南北的劳务品牌。

  一个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背后,是一支支备受好评的劳务大军。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把劳务品牌建设作为农牧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坚持技能品牌与输出品牌相结合、特色品牌与地域品牌相结合,拓展视野,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向组织化、有序化、精品化发展。

  特别是赤峰市,他们把劳务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战略工程,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品牌化推进劳务输出,打造劳务品牌,形成品牌带动就业机制。

  “我每天能捆扎十几把艺术笤帚,每把手工费是9元,一个月能轻松挣2000多元。”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隆昌镇乌兰套海村,脱贫人员张凤彩一边用彩绳捆扎笤帚一边说。

  巴林左旗被誉为“中国笤帚苗之乡”,全旗每年笤帚生产加工能力达到8000万把,带动就业8万人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带动近万名群众稳定脱贫。

  一把小小的笤帚,竟然带动8万人就业,这就是劳务品牌发挥的巨大威力。巴林左旗有笤帚加工就业扶贫车间43家,安置劳动力1103人。现已研发九大类17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并远销日韩欧美9个国家和地区,全旗8万人吸附在这个产业链上,带动936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宁诚月嫂”商标,是自治区特色培训品牌。宁城县累计培训各类家政服务人员3000多人,与北京市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家政服务输出协作关系,就业率高达86%,年创产值3500多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通过政府推动、政策驱动、服务促动、培训带动等措施,在品牌资源、规划、开发、定位、实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劳务品牌培育开发中发挥了重要引领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和各级人社部门共培育7个国家级、19个自治区级优秀劳务品牌,其中,“敖汉架线工”“突泉焊工”“望京保安”“丰镇月饼制作工”等优秀劳务品牌,不仅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优秀劳务品牌,有的甚至享誉世界。

  内蒙古人社部门还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劳动就业核心业务子系统”,覆盖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部分地区在劳务输出集中的区域建立务工服务机构,保障品牌劳务人员输出后的服务和管理,确保输出质量。

  今年7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督察组对内蒙古劳务品牌建设和乌兰察布市精准全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评为亮点工作。

  强化技能提升 落实稳岗就业

  “听说刺绣能挣钱,我免费参加了蒙古族刺绣培训班,现在一年能挣两万多元。刺绣培训让我掌握一技之长,我能用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家。”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刺绣扶贫车间,今年54岁的脱贫户满花说。

  据兴安家政创始人、董事长李冬梅介绍,兴安家政在90个深度贫困嘎查村开展家政扶贫技能培训,并在部分嘎查村设立38家“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服务站”,已培训4183人,其中脱贫群众622人。

  在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为做好脱贫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提供了建设思路和实操典型,中心设有岗位开发、就业咨询、心理咨询等部门,配有专职工作人员21人,是集就业培训、就业安排、就业跟踪、就业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服务部门。据赤峰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赤峰市大力实施“质量战略”“精品战略”,狠抓农牧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积极构建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的培训体系,形成以各级各类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主体,以乡镇、企业技能培训为补充,覆盖公办、民办、社会力量及各类性质培训机构的多层次培训体系。

  “通过加大特色品牌专业的培训力度,赤峰市打造了建筑工程、养老护理、家庭服务等8个全区有影响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品牌,汽车驾驶、公路养护等33个市级特色品牌专业。”该负责人说。

  内蒙古将脱贫劳动力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支持范围,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不受地域限制,培训课时可以累计计算,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鉴定补贴和生活费(含交通费)补贴等,各级人社部门开展脱贫劳动力培训需求摸底调查,逐户走访核实培训意愿,对接培训机构专业工种,通过“以工代训”“订单培训”等方式,提供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

  同时组织进用工企业宣讲政策活动,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媒体播放、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搬迁群众广泛宣传培训政策,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目前,全区脱贫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15249人,脱贫劳动力技能有了极大强化和提升。

  加强就业帮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乌兰察布市是劳务输出大市,长期居住在呼和浩特、包头、北京等周边地区的约80万人。为解决“输出地管不了,输入地管不着”的问题,乌兰察布市成立了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下设呼市、包头、北京等4个办事处,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社会保险参保、培训就业、劳动维权等34项服务,做到了外出农牧民工“有业可就、有岗可上、有苦可诉、有难可帮”。

  为提高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的积极性,鄂伦春自治旗的做法是,对实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脱贫人口,给予一次性奖补资金,今年将标准由每人1500元提高至每人1800元。

  “同时,免除脱贫人口创业担保贷款10万元以下反担保,降低了扶贫车间认定条件,扶贫车间只要能够吸纳3名脱贫人口就业,且签订劳动合同不少于3个月,即可享受2万元政策补贴。”鄂伦春自治旗人社局局长范青云说。

  依托产业扶贫项目,自治区各级人设部门建设和发展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荐和认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对吸纳就业成效较好的扶贫载体,按照吸纳人数、最低工资标准和工作月数落实资金奖补政策。全区现有帮扶车间294个,吸纳就业8729人,其中,脱贫人口3241人。龙头企业645个,带动就业72679人,其中脱贫人口13646人。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强化脱贫人口就业帮扶调度,拓宽就业帮扶渠道,加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力度,兜牢就业帮扶底线,内蒙古人社部门逐步调整优化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政策,坚持人社、林草、扶贫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创新开发服务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和“三农三牧”工作的扶贫公益岗位,坚持“一人一岗,人岗相适”,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脱贫劳动力。在精准对接脱贫人口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各行业部门岗位数量、岗位类别、收入状况等因素,核定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适当扩大人员选聘范围。全区扶贫公益性岗位现有在岗人数8.5万人。

  下一步,自治区人社部门将加强动态监测,及时跟进帮扶措施,稳定脱贫人口就业岗位;加强乡村振兴部门的沟通协作,密切开展工作对接与信息共享,推动形成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合力;精准摸排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人口务工需求,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等措施,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促进搬迁劳动力充分稳定就业。(何宇辉)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