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20日电 (寇雅楠)为了配合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的开展,2021年4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中心、凉城县文物保护中心的配合下,依托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基建项目开始对沿线地段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其中,在和林格尔县小红城汉代墓葬、榆林城汉代遗址、凉城县双古城汉代遗址、南房子元代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和林格尔县小红城墓葬。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和林格尔县小红城墓葬航拍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和林格尔县小红城墓葬出土铺首衔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和林格尔县小红城墓葬出土铜镜。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小红城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小红城村小红城古城西北约1公里的一处台地上。墓葬以西约2公里的大红城古城东墙之中及其两侧曾发现众多散布的汉代遗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初步推断大红城古城下可能叠压了一座汉城。此次在小红城墓地范围内共抢救发掘汉代墓葬31座,出土随葬器物种类包括陶器、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木器、贝壳等,共200余件。根据小红城汉墓的墓葬形制与出土的陶器、钱币来看,该墓地的墓葬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第二个阶段即西汉晚期至王莽时期,第三个阶段即王莽至东汉早期。小红城汉墓的发掘佐证了大红城古城下压汉城的推测,此次发掘将对于呼和浩特市乃至整个内蒙古中南部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了解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榆林城汉代遗址考古工地航拍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和林格尔县榆林城汉代遗址,发掘面积为2000㎡,清理汉代砖室墓3座,出土了少量的陶器残片。该墓葬位于汉代武成县的东边,此次发掘对认识当地汉代的历史沿革、文化面貌等提供了一批新的资料。
双古城汉代遗址北区航拍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双古城汉代遗址南区航拍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凉城县双古城汉代遗址,发掘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发掘面积为260㎡、北区发掘面积为550㎡,总计810㎡。南部发掘区共清理儿童墓葬36座,北部发掘区共清理儿童墓葬26座,发掘墓葬多用瓦作为葬俱,也有用瓮、罐、盆、甑等陶器作葬俱的。该儿童墓地的时代为西汉时期。
双古城汉代遗址发掘的瓮棺葬。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此次发掘是首次在凉城县发现成片且分布密集的瓦棺葬。瓦棺葬是一种比较少见特殊的墓葬形制,专用于安葬死去的孩童。此次挖掘成果为研究内蒙古岱海地区的丧葬习俗墓葬形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为了解中国古代儿童墓葬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凉城县六苏木镇南房子元代遗址发掘的房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凉城县六苏木镇南房子元代遗址出土的带墨书碗底。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凉城县六苏木镇南房子元代遗址出土的骨盒。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凉城县六苏木镇南房子元代遗址出土的铜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凉城县六苏木镇南房子元代遗址,发掘区共清理房址5座,墓葬1座(无人骨),乱葬坑1座(双人),灶坑4处,道路遗迹一条,壕沟2条,灰坑300余个。出土汉唐宋代钱币100余枚。出土铜器、铁器、陶器、骨器、瓷器500余件。同时还发现了建筑构件方砖、长方砖、筒瓦、板瓦。还有石臼、石夯锤,小件磨石、磨棒等。还出土了一件玉管和蓝色料饰片。此次发掘是首次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不仅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保护了基建工程占地内的元代遗址,而且对研究元代时期的村落遗址以及当地历史文化提供了一批新的考古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表示,此次依托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基建项目对沿线地段进行考古发掘的墓地及遗址,进一步了解了汉代和元代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墓葬形式,对于深入研究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汉代及元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此次考古工作基本结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