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织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网
网格员入户调查。
五家子村扶贫车间。
小佘太镇幸福互助院。
“多亏有了好政策,要不咋能甩掉穷帽子!”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村民高洪生说。去年为弟弟治病花了不少钱,却没能留住弟弟的生命。“刚脱了贫,不会又要欠债吧?”他心里发慌……
这一情况触发了扎赉特旗防止返贫机制的大数据预警,相关部门迅速落实帮扶措施,医保、就业、信贷等一系列“组合拳”立马跟进,帮助这个家庭缓过劲儿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查找风险漏洞,补齐短板弱项,加强对易返贫致贫户的动态监测并及时精准帮扶。目前,全区共有监测对象2.56万户5.46万人,其中90.6%被监测人口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易返贫致贫人口减少至5132人。各地积极探索建立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瞄准重点对象 建立机制防止返贫
防止返贫,首先要盯紧重点对象,建立及时精准的监测和帮扶机制。
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汪安池嘎查,村民斯日古楞不幸罹患胃癌,被确定为边缘易致贫户后,当地采用“产业+金融+健康”的方式帮助他摆脱困境,斯日古楞和老伴儿每年享受3460元兜底保障金;去年,斯日古楞获得扶贫富农贷款5万元,购买了20只基础母羊,目前肉羊存栏已达到60只;他和老伴儿还享受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包括住院报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送医送药服务等。如今,斯日古楞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2.85元,成功消除致贫风险。
巴林左旗曾是自治区级深度贫困地区,2020年3月退出贫困序列,今年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巴林左旗建立‘网格化+信息化’监测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针对不同情况,开展立体分类帮扶,精准施策。通过打出一整套‘组合拳’,逐步建立起防止返贫和预防贫困发生的长效机制。”巴林左旗乡村振兴局局长冯宏军介绍,“截至8月末,全旗共有边缘易致贫人口721户1436人,脱贫不稳定412户83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1户2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已全部消除风险。”
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塔本毛都嘎查村民佟玉山,去年11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负债5万元,网格员到他家巡查时,便将他家的情况上报村委会。“被纳入边缘易致贫户后,嘎查村委会给我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每年能挣6000元,同时又给我们1家3口办理了低保,每年补助1.5万元,还落实了医疗临时救助资金8000元。”妻子常凤英说。今年3月份,佟玉山的身体逐渐好转,他向网格员表达了发展养殖业的愿望,于是嘎查村委会为他协调了信用社贴息贷款。“有政府帮助,加上自食其力,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佟玉山情绪高涨。
走进扎赉特旗社会治理中心,进入“防贫10·17”监测帮扶系统,每个监测户的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别用蓝、黄、红3种颜色显示,这个依托“防贫10·17”监测帮扶系统打造的“互联网+网格”双网融合新模式,实施网格化监测、大数据对比、立体式帮扶,对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十分有效。
据了解,巴林左旗和扎赉特旗着力构建组、村、乡、旗四级网络联动机制。其中,巴林左旗13个苏木乡镇街道、166个嘎查村,共配备了3494名网格员;扎赉特旗将全旗197个嘎查(村)、11个城镇社区划分为973个网格,配备2054名网格员。这些网格员承担着党建、综治、民政等多项基层治理职能。网格员及时上报返贫致贫风险对象;群众通过“防贫监测110”小程序自行上报;乡村振兴部门牵头整合各行业部门数据,由系统进行自动比对生成问题清单;发现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由组、村、乡(镇)、旗4级按职责分工录入系统。“通过4种途径,确保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无死角。”扎赉特旗乡村振兴局局长耿立军说。
摘帽不摘责任 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在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全区各地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看到驻村干部上门,我就感觉踏实多了。”鄂尔多斯市罕台镇撖家塔村养殖大户王占义高兴地说,“这几年的好日子,离不开干部们的帮助。”
“鄂尔多斯市已建立完善的包联驻村工作‘一村一队’精准动态数据库,市旗两级共派出包联驻村工作队735个6000余人,一村一工作队、一村一书记,覆盖全市所有嘎查村。”市包联办副主任王宇飞告诉记者。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幸福互助院里,67岁的王官女盘腿坐在炕上,一边吃饭一边看着电视。“自从住进幸福院,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医生给咱定期体检,每天心情好,身体也越来越硬朗了!”王大娘的幸福生活,是内蒙古织密防返贫监测帮扶网的一个缩影。目前,内蒙古对已退出贫困序列的57个贫困旗县、3681个贫困嘎查村保持帮扶关系不变,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村五级联动。
防返贫致贫,根本上要提升贫困群众自主发展能力,确保他们能持续稳定增收。
就业有保障,脱贫底气足。“我每天到园区剪剪菇根,1个月能挣1500块。我都这岁数了,还能找到这么轻松的工作,以前是想也不敢想啊!”在赤峰市林西县五十家子镇轿顶山村食用菌产业园区内,88岁的村民王海玉一番感慨。
57岁的陈林风是四子王旗吉生太镇中号行政村村民,去年5月份查出患有卵巢癌,医疗费用共花费20多万元,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村委会了解其情况后,及时帮助她申请防返贫保险救助金4万元,解决了后续的医疗费用。
位于好力保镇西北12公里处的五家子村扶贫车间里,10多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干活,有的包装水稻,有的筛选木耳……他们相互配合、动作娴熟。“老年人不便外出打工,我们就在家门口建起扶贫车间,让高龄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驻村第一书记潘徽说。
驻村帮扶、政策兜底、产业带动、扶贫车间、防贫保险……内蒙古采取多种防返贫帮扶手段,为有返贫风险的群众织牢了就业网络。
2021年,内蒙古确定了10个旗县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5个自治区级重点帮扶旗县。由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负责分配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4亿元,以及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2.06亿元已全部下达。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在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中确定了1000余个重点帮扶嘎查村,确保这些嘎查村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并同步实现乡村振兴。同时选定了一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嘎查村,期望探索出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再创佳绩立新功。(记者 薛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