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要闻

贴心暖心安心 养老服务紧系民心

——内蒙古养老服务工作综述

2021年10月15日08:30 |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小字号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年10月是我国第12个“敬老月”,形式丰富的敬老、助老、爱老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让这个重阳佳节暖意融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内蒙古总人口2404.9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475.6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19.78%。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推动着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增强基本保障 夯实养老服务基础

近几年,内蒙古不断推进机构养老提质增效,连续3年开展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改善106所公办敬老院的基础设施。通过加强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增加失能失智照护服务,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10%。加强农村牧区养老服务,切实解决留守老年人的养老难题。

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有公办养老机构281所,社会办养老机构450所,总床位达8.5万张,入住率达51%;农村互助幸福院1609所,入住老年人12万人;牧区老年公寓7所,入住老年人3900人。

同时,自治区民政厅不断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完善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使9.3万特困人员受益;全面建立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惠及53.7万老年群众;全面实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内蒙古60岁以上老年人得到普惠。

扩大有效供给 满足养老多元需求

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的养老服务需求,内蒙古加快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通过建设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落实场地设施,让群众享受到不离家、不离社区的养老服务。

作为试点城市,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积极引入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从2020年10月份至今,已经建立6家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在蕾娜范四千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能享受到膳食供应、日间照料、健康护理、精神关爱等服务。对于部分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照护人员也会为老人上门送餐、上门护理。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更加温馨、轻松的养老方式,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8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4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22个,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助浴等服务。

自治区民政厅明确,到2022年,确保全区每个街道建成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立。

借力“互联网+” 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智慧养老指挥调度中心内,依托新城区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辖区内各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和各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记录都一目了然,养老服务热线也全天开通。

辖区内老人只要通过养老服务热线、社区微信群等渠道就可发起需求,客服为老人就近匹配日间照料中心、家政中心、老年餐厅的照护人员,为老人上门服务。

上门的照护人员将通过实时定位、拍照视频、评价录音等方式将服务过程全程上传到新城区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实现了入户服务的透明化监管。在服务完成24小时后,调度中心客服还会进行二次回访,确保老年人对服务的满意度。

截至目前,新城区智慧养老指挥调度中心已经运营1年,共为新城区1891位老人提供了13491次入户照料服务。

这样的智慧养老调度中心已经在乌海市、锡林浩特市等盟市“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走进养老机构和寻常百姓家,让养老更“智慧”、晚年更幸福。

加强人才培养 激发养老创新活力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中,全区共887名在职养老护理员在比赛中一展身手,彰显了内蒙古养老护理人员的优秀水平,发挥了养老护理技能型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养老服务的一线工作者,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老年人的生活幸福紧密相关。养老护理人员手牵手、心贴心的细致服务,最能够温暖广大独居、高龄、失能老人的心灵。今年8月,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区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内蒙古计划到2022年末,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1万人次以上,2021年内完成3000名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养老社会工作者的培训任务。

养老服务基础保障逐渐提质增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智慧养老的成功探索不断为全区养老服务工作赋能。如今内蒙古养老服务工作正在不断满足着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诉求,用温暖而有力的“双手”托起幸福夕阳红。

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办实事、暖民心。(记者 杨婷)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