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稀土,稀土!

——包头稀土产业发展回眸

2020年01月02日15:52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从1794年芬兰化学家加多林发现第一个稀土元素钇,到1947年美国人马林斯克和他的同事在原子反应堆铀废料中分离出最后一个稀土元素钷,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整整用了153年时间,才给稀土做出了准确定义:它是镧、铈、镨、钕、铽、钆等17种元素的统称,因为瑞典科学家在提取稀土元素时应用了稀土化合物而得名。

  “没有稀土,我们将不再有电视屏幕、电脑硬盘、光纤电缆、数码相机和大多数医疗成像设备,还将告别航天发射和卫星,全球的炼油系统也会停转……”美国《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报道中说。

  正因如此,几百年来,世界各国一直在寻找稀土、研究稀土、应用稀土。

  1927年,地质学家丁道衡随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绥远省达尔罕旗发现白云鄂博铁矿。1933年,丁道衡结束考察后,委托何作霖对白云鄂博矿石进行研究。1935年,何作霖编著的《绥远白云鄂博稀土类矿物的初步研究》(英文)在《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第十四卷第二期发表,他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白云鄂博矿物中存在稀土的人,并被誉为“中国稀土矿床之父”。

  1959年,随着第一炉稀土硅铁合金在包钢第二选矿厂出炉,标志着我国稀土工业在包头正式起航。

  当年,刚满16岁的杨兴山成为包钢稀土一厂的浮选学徒工。“当时选矿全靠肉眼识别,师傅告诉我,上面有米黄色条纹的矿块是稀土含量较高的,选出的矿块运到选矿车间,没有破碎机,便在水泥地上垫上铁片,用小锤一锤一锤砸,砸成樱桃核大小,再用自制的小型球磨机将矿物磨得更细,然后用筛子筛进浮选机,加入药剂浮选,最终选出的稀土矿物,因为没有干燥机,只能放在炒菜的铁锅里炒干。”回想起初创时的艰苦岁月,杨兴山记忆犹新。

  1961年,中央从北京钢铁研究院、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抽调319名科技人员支援包头。从此,中国稀土科技在包头诞生。

  来自北京钢铁研究院的教授级工程师陈希颖回忆说:“那时,我们对稀土的认知几乎为‘零’,很多技术问题都是边学习、边交流、边攻破。”

  就这样,中国第一代“稀土人”用短短20年时间,先后攻克了白云鄂博矿中稀土的选矿工艺流程、湿法提取工艺流程、火法冶炼工艺流程、稀土在钢铁等领域的应用等多个世界性难题。

  1980年,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精确发射远程火箭;1982年,我国潜艇水下发射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1984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轨道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以及近几十年多次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都离不开包头稀土和包头稀土制造。

  “到了1990年,以包钢为首的包头稀土工业已经形成稀土矿石、稀土精矿、氧化稀土、稀土硅铁合金、单一稀土氧化物、单一稀土金属和混合稀土金属生产的完整体系,可生产50多种146个规格的产品,并向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出口。”教授级工程师马鹏起介绍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李卫认为,稀土是新材料之母,可广泛应用于军工、电子信息、光学、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坦言,稀土是影响未来发展的战略元素,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稀土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与稀土元素在工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1992年,我国第一个以“稀土”命名的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在包头建立,并确立了“一业为主、五业并举,多元联动,整体优化”的产业发展方针,标志着稀土在我国进入了产业发展阶段。

  从此,包头成为一座被世界关注的城市。

  2012年,国内唯一一家以稀土产品为主要交易品种的期现货交易机构——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成立,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为稀土产品交易提供了一个无比宽阔的发展空间。

  经过多年的发展,包头现已集聚10余家稀土研究机构、3家专业稀土科研院所、6个稀土相关院士工作站和2000多名稀土研发人才,起草国家稀土行业标准160项,占比60%以上,形成推动产业发展、加速稀土转型的“最强大脑”。

  现在,包头已形成42万吨精矿、5.6万吨永磁、2.3万吨抛光、1.1万吨储氢、4万吨催化助剂和180万吨稀土合金的产能。

  但是,与欧美、日本等国的科技水平相比,我国稀土产业水平还很落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要求内蒙古改变简单的“挖土卖土”的粗放型开发模式。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叮嘱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做好。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从“挖土卖土”到现代能源经济,再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书记为包头稀土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稀土这篇文章做好?

  近年来,包头市委、政府加快稀土产业提档升级步伐,设立15亿元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和1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出台了《关于加快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稀土十条》《科技十条》《人才十条》等多项政策措施,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规划推进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目前,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已挂牌自治区级产业园区,正在争创国家级产业园区。构建了稀土永磁、储氢、催化、抛光、合金5条产业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和技术研发、测试评价、电子交易、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配套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稀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而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大大增强了稀土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正如包头市稀土专家组常务副组长、原市稀土办主任杨万喜所言,包头的稀土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已经成为全国稀土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和供应基地。

  2017年,由北方稀土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12家股东单位联合共建的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快速提升研发效率,为稀土新材料企业和下游应用企业提供技术评价、设计检验、功能验证等服务,并通过孵化新材料企业,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与商业化。今年,国家级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完成注册。

  2018年,包头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提高到75%以上,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占比从2012年的22.4%提高到51.1%,从单纯的稀土原料基地成为全国3大稀土新材料基地之一。

  作为包头稀土产业创新先锋,稀土高新区以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打造了中科院产业园、上海交大产业园、昊明新能源产业园、中科机器人产业园和稀宝博为医疗器械产业园5大创新基地,构建了“两院五园”协同创新的稀土研发新格局。

  目前,稀土高新区110多家稀土企业中,新材料企业和终端应用企业占比分别为63.2%和29.5%,稀土新材料产值约占稀土产业总产值的50%。通过永磁、催化、合金“三主”产业的推动,带动发光、抛光、储氢“三辅”产业发展,储氢和抛光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磁材产量已提升到全国第三,并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速。

  包头市副市长王秀莲介绍说,几十年来,包头建设了近百项稀土产业工程,进行了千余项次的稀土技术研发,取得发明专利110多项。截至2018年,包头稀土企业已增加到141家,实现产值176.3亿元。

  包头市工信局局长康世存认为,产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

  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化学专业的孙喜平,被包头的稀土事业所吸引来到包头,一手打造了金蒙汇磁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包头唯一一家可生产全产业链产品的民营企业,并以粘结钕铁硼和烧结钕铁硼为发展重点,下线的变焦马达和振动马达产量位居国内第一。

  看到包头的稀土产业政策,年近古稀的靳树森从山西来到包头创办金山磁材公司,研发的“高频永磁电机高性能低涡烧结钕铁硼磁钢制造技术”一举改善了高频应用领域磁体涡流发热高的问题,使磁体综合磁性能大于74,实现了高磁能积、高矫顽力双高磁体在性能方面的重大突破。

  搭平台,聚人才,一直是包头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先锋工程”。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团队合作共建了稀土硫化物与稀土光源院士工作站;与中国工程院顾国彪院士合作建立了稀土永磁电机院士工作站;与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李依依院士团队建立了稀土特钢院士工作站。

  目前,包头已与国内5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包头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批准,实现了内蒙古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一代代稀土人成就了稀土的发展,一个个“世界第一”“国内首创”的稀土成果让世界刮目相看。

  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实验室记者看到:巴掌大的稀土共晶荧光体加工成0.2毫米厚的矩形小薄片,可做广场、大型球场、码头等高功率探照灯用新型发光替代材料,能在高温下连续使用10万小时以上不发生老化衰退;添加了稀土发光材料的稀土光源补光灯系统,对时令果蔬进行人工补光,可大大缩短果蔬开花结果周期,提高座果率;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生产线,可替代有毒铅镉颜料,稀土口红、印泥、指甲油等产品无毒无害,颜色艳丽;具有抗菌效果的稀土釉陶瓷正在走向世界各地;新型稀土镍氢动力电池在全国率先突破轻稀土高端应用关键核心技术,在纯电动公交车领域的运用已迈向世界前列。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说:“发现稀土以前,人类也能生活,但发现和运用了稀土以后,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走进内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机械化生产线格外引人注目。该企业首次实现了均一尺寸铈基抛光颗粒的球形化、单分散以及系列尺寸可控量产,形成了高性能抛光液、清洗液及其循环利用的系统技术,产品在多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我国军用陀螺仪谐振片以及大飞机模具钢抛光作业长期依赖进口抛光液的局面。

  利用稀土永磁材料,包头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诊疗车驰影A30,其车载集成型磁共振和扁鹊飞救远程系统等多项技术属世界首创。

  在包钢稀土钢板材厂热轧生产线上,正在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生产X80高钢级管线钢。包钢把“稀土钢”作为主攻点,产品已出口2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上海交大“5N高纯氧化铝项目”,实现纯度超过5N5的超高纯铝锭的规模化生产,填补了国际稀土高纯铝制备技术空白;中科院高纯稀土金属项目,突破稀土在钢中规模化工业应用时存在的瓶颈,澄清了稀土的纯净度,填补国际空白;国六催化剂项目,可有效去除汽车柴油尾气中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填补了国内催化剂市场的空白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包头江馨微电机使用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自主研发摄像头自动对焦马达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如今,包头稀土已在航天航空、磁制冷、永磁电机、储氢电池、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产品,填补了粘接磁体、稀土颜料、稀土陶瓷、伺服电机等领域空白,使稀土资源“料成材、材成器、器高端”,逐步掌握了稀土市场话语权、技术控制权、创新引领权。

  数据显示,包头白云鄂博已探明稀土储量4350万吨,占全国储量的83.7%、世界储量的38.7%。面对被誉为“现代工业维生素”的这些不可再生资源,作为“世界稀土之都”的包头,如何直面挑战,把稀土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

  包头市委、政府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按下快进键,吹响集结号,全力开创稀土产业发展新格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向平 实习生 贾婷婷)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