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魯特旗玉米畝產1272.93公斤 刷新東北春玉米千畝紀錄

日前,農業農村部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專家組、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民族大學及通遼市農牧科學院等相關專家,對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查布嘎圖蘇木南烏嘎查玉米單產提升行動地塊進行了實地測產,通過人工實測,最終確認該地塊每畝平均產量達到1272.93公斤,刷新了東北春玉米千畝紀錄。
在查布嘎圖蘇木南烏嘎查海灃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玉米地裡,專家組嚴格按照《內蒙古自治區玉米、大豆單產提升工程項目測產方案(試行)》進行抽測,共抽取10個樣點,每個樣點面積不少於66.7㎡,通過精確測量壟距、株距,現場掰穗、搓粒、稱重、測水,並細致統計各項數據,最終測得該地塊每畝平均產量達到1272.93公斤。這一成績刷新了2023年東北春玉米區千畝高產紀錄(1246.65公斤/畝),畝產量增加了26.28公斤,增幅達2.1%。
“從測產結果來看,近年來玉米產量持續提升,種植密度也從原來的4000株增加到現在的5500至6000株。今日測得的畝產量亦高達1200公斤。這樣的高產對於進一步確定玉米增產路徑至關重要,也表明通過密植精准調控高產技術,可以實現產量的顯著提升。”該項技術的提出者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教授李少昆說。
南烏嘎查玉米單產提升行動地塊。高娃攝
金秋十月,海灃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3000畝玉米長勢喜人。挺拔的莖稈整齊劃一,沉甸甸的穗子低垂,金黃飽滿的籽粒在陽光下泛著光澤,仿佛在向人們預告著豐收的喜訊。今年,合作社嚴格按照密植高產技術要求進行種植,株距均勻、水肥調控精准,實現了科學管理、綠色種植。經過專家現場測產,畝產達到1272.93公斤,預計總產量突破760萬斤。望著一片片金黃的玉米地,李海洋臉上洋溢著期待與喜悅,金秋的風吹過田野,帶來陣陣玉米清香,也吹響了豐收的號角。
“今年,合作社共種植了3000畝玉米,全面採用了玉米密植技術,並嚴格遵循技術規范進行科學化管理,每畝植株數高達7200余株,取得的成效也很滿意。”海灃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海洋說。
飽滿的玉米籽粒在陽光下泛著光澤。高娃攝
近年來,扎魯特旗始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核心理念,依托通遼市與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的戰略合作契機,深入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在國家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綠色高產高效創建行動等項目和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以高標准農田建設為堅實基礎,以社會化服務為重要手段,以集成推廣“玉米密植精准調控高產技術”模式為核心抓手,大力推進節水增糧行動,不斷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努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機統一。
扎魯特旗農牧局副局長朝格圖那仁表示:“此次扎魯特旗玉米千畝方實測畝產高達1272.93公斤,是扎魯特旗旗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下一步,將深入總結這一成功經驗,進一步加大對‘玉米密植高產技術’等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力度,持續提升糧食生產的綜合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扎魯特的力量。”(張珠海、高娃)
來源:通遼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