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文旅市場熱力全開質效雙升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內蒙古以118項重點文旅活動為紐帶,串聯民俗風情、賽事活動與暖心服務,在8天假期裡迎來2531.20萬人次國內游客,實現國內游客總花費176.86億元,讓家國情懷與人間煙火交融,勾勒出全域文旅繁榮發展的生動畫卷。
雙節同慶引領文旅消費
今年國慶、中秋“喜相逢”,家國情懷與人間煙火交織構成各地文旅假日獨特場景。內蒙古博物院特別推出“內博未央—月圓話中西”主題奇妙夜活動和“古希臘之美”“甘肅彩陶文化展”“院藏紅色貨幣展”等3大特展專屬活動,讓游客在展覽、社教活動中感悟中華傳統文化深厚底蘊。呼和浩特市舉辦“文明有我”廣場舞大賽總決賽,吸引數千名群眾同場起舞,共同祝福祖國﹔敕勒川草原東敖包公園每日上演沉浸式互動演藝秀《敖包相會》,實景儀式與精美服飾展覽盡顯民族風情。包頭市夜間消費氛圍感拉滿,橫豎街煙火集市、“夜光影·國慶燈會”同步開啟,可吃遍各地小吃、與“嫦娥”打卡、玩投壺游戲,包頭金街動漫展、嗨唱會不停歇,南海景區“古韻游園會”讓夜間消費更具“國風”意味。通遼市悅來河休閑街區舉辦盛世華誕 悅享團圓國慶中秋雙節活動,為游客打造“看演出、品美食、買好物、賞國樂、享氛圍”的五維體驗,日均客流破萬。巴彥淖爾市以“渡·陰山”為核心,推出“渡·陰山 上草原”“去露營、去村裡、品美食”等業態,打造多元文旅體驗吸引游客,接待車輛3.8萬輛、游客9.5萬人次。
文化體驗新場景表現搶眼
“文旅+”“+文旅”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各地持續推出特色展覽、非遺體驗、民俗展演等活動,一場融合文化味、煙火氣與時尚感的假日盛宴在內蒙古全域開啟。國慶中秋假期,“文旅+體育”拉動效應明顯,“蒙超”現場觀看人數超過60萬人次,帶動經濟效益1.76億元,全網直播觀看量1.18億次,各地文創成為熱門伴手禮,“蒙字號”農產品借賽事打開銷路,“蒙超”流量有效轉化為文旅消費增量,體育與文旅的精彩聯動,實現了一場賽事激活全城聯動的倍增效應。鄂爾多斯市打造無人機、煙花、噴泉“暖城三件套”表演,舉辦晉陝蒙百姓戲曲大舞台,集中展示晉劇、秦腔、二人台等非遺劇種的經典劇目與瀕危技藝,形成獨特的城市視覺名片。烏蘭察布市獨特的火山地貌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探秘,開啟“地質科普+仰望星空”之旅,親近自然、獨特新奇的旅游體驗讓人流連忘返。伊利健康谷用“趣味玩法+核心IP+在地文化”的組合拳,實現了體驗感與傳播度的雙贏。各地旅客在內蒙古挖土豆,讓“連撿帶挖”等農事體驗成為頂流,情緒價值滿滿。阿拉善金秋胡楊旅游季每天的游客接待量超過1萬人,當地打造的胡楊林觀光小火車、沉浸光影夜游、居延—黑水城遺址歷史文化數字沉浸體驗式音舞詩畫劇等特色文旅項目,致力於為游客打造多樣化、高品質的旅游體驗。
暖心服務塑造內蒙古形象
呼和浩特市節前“硬核”謀劃,打造“15分鐘文旅生活圈”,首發文旅惠民“一卡通”,實現全市24家景區及文體娛樂場所暢游,吸引力顯著提升。包頭和通遼等地推出旅游景區門票、星級酒店住宿消費促進活動。鄂爾多斯“暖城轉轉卡”覆蓋21個景點。赤峰商圈疊加折上折。烏海憑票根享葡萄滿減。阿爾山花式寵客,開放機關單位停車位1200余個,政府食堂推出5元、10元、15元惠民自助餐,一系列舒心便捷的服務讓游客連連點贊。千萬消費券與全方位保障,帶動多地文旅消費環比增速超200%,真正實現“文旅惠民、文旅利民”。
為保障假日安全,內蒙古各地文旅部門組織開展全覆蓋檢查,文明旅游宣傳深入一線,游客出行井然有序。9月30日至10月8日,全區共出動執法人員6300人次,檢查文化和旅游市場經營單位2500余家次,受理旅游投訴195件,辦結170件。全區未發生重大旅游服務質量投訴和安全事故,游客出行文明有序。(記者 馮雪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