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熱血守護生命 用行動詮釋大愛
——記“內蒙古好人”包頭市中心血站副主任藥師朱秋平

“採供血人員是‘愛的搬運工’,要把獻血者的血脈溫度傳遞到用血者心中,用熱心、愛心、耐心服務好每一位獻血志願者﹔在患者需要時,我們也可以成為愛的原動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熱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朱秋平這樣說。
朱秋平在包頭市中心血站工作,副主任藥師。他40年扎根在衛生事業一線,持續無償獻血25年,從最初每次獻血200毫升增加到現在的400毫升,累計獻血總量達11200毫升,相當於近3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他先后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銀獎、金獎,榮登2025年“內蒙古好人榜”,榮獲包頭市第四屆“五四”青年獎章、2007年度包頭市無償獻血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與時間賽跑,他是血液安全的護衛者。緊急用血的場景,在朱秋平近30年的採供血工作中屢見不鮮。有一次國慶長假期間,一名稀有血型患者因重大車禍大量失血,當時血液保存技術尚不成熟,稀有血型無法長期保存,血站沒有庫存。值班的朱秋平迅速從系統登記的志願者中,篩選出10余名符合條件者,並逐一對接。經他耐心動員,8名志願者克服困難趕來,其中1名志願者從土右旗驅車近3小時前來獻血,最終5人獻出近2000毫升血,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為保障臨床供血,在獻血辦擔任出車採血小組長時,朱秋平帶領4名組員走遍包頭高校、商業街等人流密集場所,不畏嚴寒酷暑,始終如一堅守在流動獻血車上。2005年秋天,血站庫存不足,他立即帶隊前往包頭鋼鐵學院,一周內完成近20萬毫升血液採集,單日採血最高達100人次。他多次往返市內外完成重大調血任務,累計調血2萬多毫升,用實際行動筑牢血液安全堅固防線。
與愛心同行,他是血脈溫度的傳遞者。朱秋平首次無償獻血始於2000年。一個冬日的下午,包頭市中心血站接到某醫院危重病人需要急救用血的請求,但血庫O型血存量卻告急。危急時刻,得知消息的朱秋平主動請纓,“我就是O型血。”他與單位同事紛紛挽起袖子,一起為急需用血的患者獻血,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這是朱秋平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血液的力量。從此,他走上了採供血事業與無償獻血並行的道路。
因工作需要,朱秋平曾先后奮斗在包頭市中心血站供血科、無償獻血科、質量管理科、成分科等多個一線崗位,親身經歷了無償獻血志願者招募、血液採集、成分制備、臨床供血等全鏈條用血安全保障工作,他不僅成為無償獻血的踐行者,更成為宣傳員和招募員。
工作生活中,朱秋平總是不遺余力地普及無償獻血知識,積極動員和鼓勵身邊的親朋好友參與無償獻血。在他的帶動下,每年都有親朋好友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列。同學原治軍在他的鼓勵下,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榮獲了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
與牧民同心,他是民族團結的踐行者。2015年,朱秋平受組織委派,到達茂旗最偏僻的巴音花鎮白音敖包嘎查開展駐村工作。駐村以來,他全身心投入到民生工程冬季大會戰、村情大調查、民情大走訪,與牧民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他主動向工作組的隊友們科普無償獻血知識,在他的感召下,駐村干部也成為了無償獻血志願者。看到嘎查的書籍少且舊,他發動親戚聯系上海的出版社捐贈圖書近百冊﹔見牧民家的被褥單薄,他把自家的純毛地毯贈送給牧民﹔他發揮專業特長指導牧民用藥,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向單位爭取到1萬元資金,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牧民們視他為家人。駐村工作結束后,他仍與牧民群眾保持聯系。牧民到包頭就醫,他安排食宿、聯系醫院﹔遇轉院需求,積極幫忙聯系外地醫院,盡心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朱秋平始終牢記為民服務的初心,廣泛宣傳無償獻血,以“應急獻血志願者”的擔當,用生命影響生命,用行動帶動行動,為無償獻血事業持續奉獻力量,詮釋了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記者 宋阿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