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感受中國式浪漫
——記“鵲夢千年 情韻烏海”2025年全國“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文化活動

8月29日正值七夕佳節,“鵲夢千年 情韻烏海”2025年全國“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文化活動在烏海市人民公園舉行,國風集市、實景演出、中華民族婚俗文化大秀等多元內容在活動中一一呈現,生動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時代內涵。
今年七夕節,烏海市首次被中宣部文明實踐局確定為全國“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文化活動舉辦地。此次活動由中宣部文明實踐局、民政部社會事務司、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全國婦聯宣傳部、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主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內蒙古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共烏海市委員會、烏海市人民政府承辦。
當天下午3點30分,自烏海市人民公園南門入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鵲夢星河·國風雅集”主題體驗區。整個區域以“愛情時光軸”為主線,精心設置了“初遇·驚鴻”“相知·巧心”“承諾·相守”“煙火·同心”“白首·偕老”“永恆·陪伴”六大主題篇章,並融合漢字文化體驗、愛情趣味打卡、非遺技藝展示、文創產品展銷等多種內容,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沉浸式的國風浪漫之旅。
與此同時,在烏海市人民公園賞石閣,一場別開生面的“二大娘”說媒活動正熱鬧進行,青年們踴躍參與“月老牽線”“吃巧果”“穿針乞巧”“拋繡球”等互動游戲,現場笑語盈盈,氣氛熱烈,傳統民俗與現代交友在此巧妙相融。
當晚8點30分,在烏海市人民公園西湖水上舞台,活動迎來了重頭戲——實景劇《鵲橋仙 千古之約》首先登場。在現場聲、光、電特效的配合下,牛郎扮演者來到水上舞台中央,織女扮演者從天而降,“牛郎織女”於“鵲橋”相會……七夕節蘊含的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愛情觀、家庭觀以及敢於夢想、敢於追求的民族精神,以劇目的形式得以展現。
在隨后進行的舞劇《千古詩韻 愛在人間》中,《鳳求凰》《昭君出塞》《梁祝化蝶》《西廂夜話》《女駙馬》《紅色愛情》6個經典愛情主題劇目依次呈現,娓娓道來從古至今人們對自由愛情的向往、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活動最后,《民俗雅韻 花開中華》中華民族婚俗文化大秀將全場氛圍推向高潮。“禮樂相承·詩書傳家”“雪域盟契·歌酒傳心”“銀鈴為聘·槃瓠承祥”“稻香情牽·笙歌定緣”“絲路聯姻·天山盟誓”“弓馬締緣·穹廬為証”“西南秘境·天地為盟”7大主題串聯呈現,融匯56個民族獨具特色的婚俗文化,展現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氛圍。
“今年的活動規模比去年還大,活動形式更加豐富,特別是晚上的3場演出很好地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愛情理念,很震撼,很感動。”市民魏東紅說。
烏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任紀欣超表示,本次活動不僅對推動烏海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提升城市影響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更通過展現忠貞愛情、民族團結和生態理念,傳遞出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與家國情懷。
據了解,2025年七夕節期間,全區各旗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深入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同步開展健康婚戀文化講座、乞巧對歌比賽、讀書分享會、民俗體驗、非遺展示、文藝演出、集體婚禮等百余場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著力營造溫馨浪漫、幸福美好的節日氛圍。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和優質文化資源供給主場地作用,聚焦北疆文化建設,緊扣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佳節,每年精心組織開展5萬余場次文明實踐主題文化活動,以優質文化資源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引導群眾在參與節日活動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涵養情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記者 郝飚 見習記者 李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