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傾情志願服務16年 溫暖3.2萬余名兒童

——記“內蒙古好人”阿拉善左旗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幼教教研員何潤花

2025年08月18日09:4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從教師到志願服務者,從個人參與志願服務到創辦志願者協會,志願服務足跡從家鄉阿拉善到寧夏、甘肅等地……16年來,她始終以博大如海的愛心,投身於志願服務事業,像一盞燈照亮了他人前行的道路,似一縷春風溫暖著大漠的每個角落。她就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幼教教研員兼職勞動教育教研員、阿拉善大潤志願者協會創建者何潤花。

  “我熱愛志願服務,志願服務就像一縷陽光,照亮他人也溫暖自己。當看到被幫助的人生活幸福,我的內心就感覺特別幸福。”8月13日,何潤花在談起16年來情系志願服務時說道。

  從小受父母影響,何潤花一直喜歡幫助別人。2009年,何潤花在網上偶然看到一篇由西部愛心公益社發布的貧困學校求助帖,照片裡孩子們穿著破爛的衣衫,腳趾露在外面,還有一張張臟臟的小臉和充滿渴望的眼神,深深觸動了何潤花的心,她立即聯系加入了西部愛心公益社,成為一名志願者。

  2011年6月,何潤花發動家人、朋友籌集了價值2.3萬元的學習物資,前往甘肅的8所貧困學校、孤兒院慰問。當她看到孩子們拿著一塊餅干舍不得吃,收到一塊橡皮、一支鉛筆都如獲珍寶的樣子時,何潤花心情沉重。怎樣才能幫助更多的孩子脫離困境?這一次的走訪成了她想組建志願服務組織的動力。2011年10月1日,她組織12名志願者創建了阿拉善大潤志願者協會,也是從那天開始,她將志願服務的火光不斷傳遞和擴散。

  自創建阿拉善大潤志願者協會后,何潤花更忙了,當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同時扛在肩上時,背后的辛苦可想而知。她白天上班,晚上走訪,周末還經常組織志願活動。對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照顧、愛人的關心都因為忙碌而被疏忽,除了愧疚她還想盡一切辦法爭取家人的理解……在她的努力下,家人和她一起做起了志願者。

  作為一名教師,何潤花將工作和志願服務間的關系平衡得很好。10年來,她始終用專業能力輔助志願服務,在志願服務中激發工作熱情,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積極承擔公益宣講活動。她成立了“幼研愛裡何潤花教研團隊”,團隊成員涵蓋全旗20所公辦、民辦幼兒園的48位教師﹔作為勞動教育教研員,她為全旗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師開展《課標》培訓,並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導師”等資格証書,為廣大家長開展公益講座,還利用業余時間無償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幫助,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在何潤花的努力下,協會先后創建了農場、牧場和公益林3個勞動實踐基地,並利用周末和寒暑假開展“勞有所得”勞動教育實踐活動,10年來共計開展活動近200場次﹔她還帶領廣大教師開發了富有阿拉善地域特色的校外勞動教育課程《二十四節氣裡的阿拉善》,並將課程資源推廣,達到了校內外資源共享的教育目的。2022年1月,阿拉善團盟委授予該協會“校外少先隊工作委員會”“校外紅領巾讀書角”“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稱號。為助力阿拉善生態環境的改善,2012年何潤花發起了“春天我栽一棵樹”活動,每年春天她都組織志願者開展植樹活動。

  10多年來,何潤花帶領志願團隊一直致力於開展環境保護、青少年勞動教育、家庭教育、助老助殘等志願服務活動,公益足跡遍布阿拉善、寧夏、甘肅等地。她帶領志願者累計志願服務16萬小時,倡導社會捐款捐物折合資金865萬元,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倡導社會在沙漠植樹50萬棵,幫助貧困學校41所,受益兒童達3.2萬余人。

  在何潤花的感染下,有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志願者協會,她創建的阿拉善大潤志願者協會從最初的10多名志願者發展到如今的500余人。多年來的志願服務,何潤花先后榮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全國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自治區第八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提名獎、第九批全區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今年7月她又獲評2025年第二季度“內蒙古好人”。

  “這沉甸甸的榮譽,不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協會的每一名志願者,榮譽的獲得是對我志願服務工作的肯定,更是促進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榮譽越多越要守好初心,今后我會繼續用愛和行動在志願服務這條路上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何潤花說。(記者 劉宏章)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