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用日復一日的瑣碎,壘起孝親的豐碑

——記“內蒙古好人”烏海市海南區公烏素醫院退休職工任海燕

2025年08月17日08:5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8月14日天色微明,家住烏海市海南區振興小區的任海燕家裡亮起溫暖的燈光。她輕手輕腳地起床洗漱,隨即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為年邁的父母准備可口的早餐、仔細分裝老人早晨需要服用的藥品、細致打掃家裡的每個角落……這位海南區公烏素醫院的退休職工,用數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為老人編織著溫暖的晚年生活。

  走進任海燕家,牆上的全家福首先映入眼帘:兩位老人端坐中央,兒孫環繞兩側,三代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一旁的茶幾上,一個藍色收納箱頗為醒目,裡面放滿了父母需要吃的十幾種藥。由於長期照顧父母吃藥,每一種藥的藥效和劑量任海燕都已熟記於心。

  在父母眼裡,身為長女的任海燕從小到大一直是個貼心的“小棉襖”。

  父親身患肺心病多年,無法下床活動,每日需依靠制氧機輔助呼吸﹔母親突發腦出血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症,時而糊涂時而清醒,有時大小便失禁,一晚上會尿濕幾條褲子。面對這些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任海燕始終不離不棄地守護在老人身邊,喂水喂飯、端屎倒尿、按摩擦身,從無怨言。

  這樣的日子,讓任海燕的生活如同精密的鐘表般規律運轉:7點喂父母吃第一頓藥,8點幫父親翻身按摩防止褥瘡,10點給母親擦洗換衣服,18點為母親監測血糖打胰島素,直到22點多把二老都安頓妥當,任海燕才能拖著疲憊的身體坐下歇歇腳。

  2021年寒冬,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任海燕的生活節奏驟然加快。年邁的公公突發腦中風陷入昏迷,開顱手術后渾身插滿各種醫療導管。看著病床上虛弱的老人,任海燕心疼不已。她堅持每日給公公擦拭身體、端屎端尿、按摩翻身,做適合老人滋補的飯菜,公公住院兩個多月,她就在醫院的病房裡堅守了兩個多月。

  而此時,家中的婆婆也深受阿爾茨海默病的困擾,生活不能自理。任海燕就這樣開始了醫院和家裡兩頭奔波的艱辛生活。當公公終於病愈出院時,卻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症,只能依靠輪椅代步。

  生活的重擔愈發沉重,但任海燕從未退縮。她每天除了照料父母、婆婆的飲食起居,還堅持為公公進行康復訓練,防止肌肉萎縮。正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精心護理下,公公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如今老人逢人便夸兒媳的孝順,親戚朋友和鄉親鄰裡對她也是贊不絕口。

  “我小時候,父母一直用心照顧著我的奶奶和姥爺姥姥,關心兄弟姐妹,我們從小就耳濡目染。”任海燕說。父母一輩子歷經苦難,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最起碼的做人標准,任海燕始終把老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以至於幾乎沒有私人時間。

  如今,任海燕的這份孝心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了延續。任海燕的女兒從小就跟著媽媽給姥姥捶背,言傳身教中傳承了這份孝心。參加工作后,她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奶奶和姥姥買了台按摩儀。

  沒有豪言壯語,隻有默默付出﹔沒有驚天動地,隻有細水長流。十幾年來,任海燕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詮釋著孝老愛親的真摯情懷。這些年,任海燕不僅成為海南區的道德模范,還被評為“烏海身邊好人”。在2025年第二季度“內蒙古好人榜”暨2025年自治區“新時代好少年”發布儀式上,任海燕榮膺“內蒙古好人”。

  每當說起這些榮譽,任海燕總是擺擺手,臉上綻放出溫暖的笑容:“照顧老人是本分,一家人和和美美的,這就是最大的幸福。”(記者 郝飚)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