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以法治“硬舉措”持續優化營商“軟環境”

7月28日,記者走進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該法院執行局的法官正忙著整理剛立案的執行案卷。“近日,我們法院成功執結一起涉及500余萬元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這是我們法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的司法實踐典型案例。”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馮瑞平說。
據介紹,河南某公司與內蒙古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判決生效后,作為被執行人的內蒙古某公司未及時履行付款義務,於是申請人申請了強制執行。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承辦法官在深入了解案情后發現,被執行人並非惡意拖欠,而是因短期經營困難導致資金鏈緊張無法還款。如果法院機械採取查封、凍結等強制措施,企業就會陷入更深困境,影響正常生產經營。為避免“辦一個案件,垮掉一個企業”,承辦法官多次組織雙方溝通,耐心釋法明理,勸解雙方互諒互讓。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申請人自願放棄部分款項,被執行人隻需支付400余萬元。
“這一處理方式既維護了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又為被執行企業爭取了生存空間,實現了雙方企業的共贏。”馮瑞平說。
近年來,阿拉善盟聚焦邊疆地區經濟發展需求,以制度創新為基石、司法護航為利刃、執法監督為盾牌、法律服務為紐帶,構建起“四位一體”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障體系,以法治“硬舉措”持續優化營商“軟環境”,為該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以制度創新為重點,阿拉善盟檢察分院與工商聯創新構建“司法+工商聯”協同服務體系,通過組織企業參觀司法機關、開展專題法律講座、召開精准對接座談會等多元化形式,推動司法服務與企業需求深度融合。同時,編制公布全盟行政執法主體310個,55個部門完成行政執法和涉企檢查“兩張清單”編制,並通過“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今年已對340家企業開展聯合檢查43次,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的集成化監管,有效減少多頭執法、重復檢查對企業的干擾。
從司法護航顯溫度、柔性執法解企憂為要點,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為涉企案件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優先立案、優先送達、優先調解、優先審理、優先執行的“五優先”機制,近3年來,共審結涉企案件10520件,受理涉企執行案件3852件,為800余家企業執行到位18.43億余元,有力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阿拉善左旗人民檢察院將庭審現場變為“警示課堂”,邀請企業代表觀摩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以“身邊案”警醒“身邊人”﹔阿拉善高新區公安分局推行“護航警官”制度,設立78個警企聯防工作室,構建“服務、防控、打擊”三位一體的平安保障網,處置化解涉企矛盾糾紛33起,為企業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為了織密執法監督網,形成社會共治提質效的新局面,該盟構建“監督+整改”的閉環執法監督體系,選聘214名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設立38家行政執法監督企業聯系點,通過“伴隨式”監督和12345熱線工單,梳理查擺亂檢查、執法不規范等問題54條。針對發現問題緊盯整改,及時制發行政復議決定書、行政執法監督督辦函,形成問題發現、交辦、整改、反饋的完整鏈條,切實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
與此同時,該盟還以法律服務全覆蓋精准助企紓困,著力打造了“全鏈條、零距離”法律服務矩陣。該盟公証機構推出9項減証便民措施,實現84項公証事項“最多跑一次”,累計辦理涉企公証105件﹔該盟律師行業組建“助企公益法律咨詢”志願服務團,與111家企業簽訂法律服務協議,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28次﹔額濟納旗司法局成立“口岸楓橋調解隊”,創新推行隨時、及時、適時、限時、延時的“五時工作法”,自2023年2月成立以來,累計調解糾紛125起,涉案金額達4766萬元,為企業節省訴訟成本約400萬元,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有效助推了企業發展。
“近年來,我們通過一系列法治‘硬舉措’,持續優化了阿拉善的營商‘軟環境’,為全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打造出了讓企業安心投資、專心創業、舒心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阿拉善盟委全面依法治盟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盟司法局局長李軍紅說。(記者 劉宏章 通訊員 魏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全區教育系統再部署暑期安全工作
- 8月4日,自治區教育廳召開視頻會議,對全區教育系統暑期安全工作進行再調度再部署。 會議要求,各地各校要緊盯關鍵,分類施治,做好各項安全工作﹔要全面開展全區教育系統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緊盯消防、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校舍設施等重點領域,全面排查關鍵環節風險隱患,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台賬,做到閉環處置﹔要抓嚴高校實踐教學管理,嚴格落實高等院校、實習單位雙重安全指導責任,強化實習基地安全准入,開展學生實習實踐安全培訓等﹔要抓實“校園餐”專項整治,組織開展為期3個月的民辦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強化食材採購源頭管控、加工制作過程監管、監控食品添加劑使用﹔要協同抓好防溺水工作,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充分發揮預防學生溺水工作機制,對轄區水域安全隱患開展“拉網式”排查,確保重點水域“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要家校社協同開展交通安全教育,重點引導家長關注未成年人違規騎行、隨意橫穿馬路、乘坐非法營運車輛等問題﹔要抓好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堅決杜絕中小學生違規補課、提前開學等造成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同時要做好校外培訓安全監管工作。…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