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尋跡北疆文化 走進多彩扎賚特

2025年08月05日15:58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在祖國北疆,內蒙古扎賚特旗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這裡不僅有廣袤無垠的草原、蜿蜒清澈的河流,更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北疆文化的重要承載地。

廣場舞表演。

廣場舞表演。

扎賚特旗的草原文化源遠流長,悠揚的馬頭琴聲、豪邁的蒙古族長調,還有奔放熱烈的安代舞,都是草原文化的生動體現。在扎賚特旗,馬頭琴的悠揚旋律回蕩在各個角落,從傳習所到草原上的蒙古包,都能聽到這美妙的音樂。馬頭琴不僅是一種樂器,更是蒙古族人民表達情感、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安代舞,作為蒙古族傳統舞蹈,在扎賚特旗更是深受人們喜愛。每逢節日慶典,男女老少都會齊聚一堂,跳起安代舞,那歡快的節奏、靈動的舞姿,展現出扎賚特兒女的熱情好客和對生活的熱愛。

農耕文化也是扎賚特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豐富的農耕文明,這裡的人們創造出了獨特的農耕文化。好力保鎮的農耕博物館內陳列著各種古老的農耕器具,從犁鏵到石磨,每一件器具都見証著扎賚特旗農耕文化的發展歷程。博物館裡,小小宣講員用稚嫩的童音講述著農耕文化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到這片土地上曾經的耕耘與收獲。在扎賚特旗,還活躍著一批文藝創作者,他們深入稻田、米業基地採風,將農耕生活融入到文藝作品中,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扎賚特旗的農耕魅力,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農耕文化的獨特韻味。

紅色文化在扎賚特旗同樣熠熠生輝。這裡有著許多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是革命先輩們奮斗過的地方。舞台劇《邰喜德》就是以扎賚特旗的紅色英雄邰喜德為原型創作的,這部舞台劇經過精心打磨,生動地展現了邰喜德的英勇事跡,讓紅色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烏蘭牧騎隊員們也積極創作紅色文藝新作,通過舞蹈、歌曲、小品等多種形式,將紅色故事搬上舞台,讓紅色文化在扎賚特旗代代相傳。

在教育領域,將北疆文化融入教學體系,各學校開發了豐富多樣的校本課程。音德爾第一小學通過“紅領巾廣播站”講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故事,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北疆文化的熏陶。同時,學校還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觀,如音德爾第二小學的“同心園”景觀區、音德爾第一中學的“冬冰夏稻”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等,讓校園處處充滿文化氣息。社團活動也豐富多彩,安代舞、課桌舞等特色項目,讓學生們在參與中感受北疆文化的魅力。

在文化活動方面,扎賚特旗更是精彩紛呈。“全民村TV”文藝匯演成為了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牧民們自編自演,將自己的生活、情感融入到節目中,展現出新時代農牧民的精神風貌。從最初的“送文化下鄉”到如今群眾自發“種文化”,扎賚特旗實現了文化服務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讓北疆文化在基層生根發芽。此外,扎賚特旗農牧民那達慕也是一場文化盛宴,百人馬頭琴奏響《萬馬奔騰》,千人四胡齊鳴《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萬人安代舞躍動《多彩扎賚特》,還有馬術表演、賽馬、搏克、射箭等傳統項目,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賞,感受北疆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胡合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四胡合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扎賚特旗的北疆文化是多元而豐富的,它融合了草原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等多種元素,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扎賚特旗,文化不僅是歷史的沉澱,更是推動發展的動力,吸引更多人走進扎賚特,了解北疆文化,感受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王蘇日雅)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