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生態環境

呼和浩特:探路美麗城市先行區 書寫生態發展新答卷

2025年07月31日15:30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在廣袤的北疆大地,呼和浩特市正以城市為畫布,以生態為底色,揮毫潑墨,書寫著探索美麗中國建設路徑的先行篇章。這座草原都市,因地制宜,堅持改革創新與示范引領,聚焦生態環境核心命題,全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青城樣板”,為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與高效能管理寫下生動注腳。

多維價值擘畫生態藍圖

美麗城市先行區建設,是呼和浩特落實 國家“美麗中國”與自治區“美麗內蒙古”部署 的政治使命,更是立足區位優勢的發展抉擇與民生承諾。地處黃河重點生態區與“三區四帶”交匯,銜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是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支點﹔以“ 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 ”為目標,構建“兩屏四帶多點”生態布局,厚植生態本底,提升城市品質。

生態與發展的協同進階

圍繞“兩屏四帶多點”,呼和浩特 提前6年完成“三北”六期造林 ,黃河重點生態區國土綠化試點成效顯著,水土保持率居沿黃盟市首位。通過打造 146平方公裡大黑河“郊野花帶” 、537公頃“環城水帶” ,以及 雅瑪圖森林公園(5萬畝)、敕勒川草原(3萬畝) 等工程,鞏固大青山“生態綠帶”。全市 生態保護紅線達3100.46平方公裡(佔比18.03%) ,11處自然保護地守護 382.2萬畝 生態空間。

清潔取暖試點覆蓋 26.72萬戶 ,中心城區熱源清潔化,優良天數連續3年超300天﹔再生水循環試點落地,日處理污水64萬噸 ,管網超千公裡,黃河干支流水質全面達標﹔

“無廢城市”建設深化,固廢利用率超60% ,農用地與污染地塊安全管控率均達100%。“六大產業集群”產值突破 2430億元(佔工業90%) ,乳業集群獲評 “世界乳業科技之都” ﹔斬獲 “中國雲谷” 稱號,綠色算力全國第一,新能源裝機539.7萬千瓦 ,建成全國最大光伏級硅材料基地﹔舉辦世界奶業大會等四大國際盛會,“美麗青城”品牌輻射力提升﹔創建 26家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綠色數據中心 ,構建全鏈條綠色體系。

宜居城市殊榮加身

人均公園綠地15.68平方米 ,“千園之城”實至名歸。全市摘得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國家森林城市” 等十余項國家級榮譽,新城區、賽罕區等區縣分獲生態殊榮,生態能級持續躍升。聚焦“六大產業集群”,構建綠色產業鏈生態圈,推動乳業、硅材料高端化轉型﹔建立 “1+N+X”雙碳政策體系 ,強化能源優化與低碳研發,激發市場轉型活力。創新“全域統籌+立體修復”,打造烏素圖森林公園等10余處生態區,建立“網格化管護”與天地監測網絡﹔大黑河治理融入“海綿+文旅”,尾水三級淨化回補河道,布局低干擾游憩節點,實現生態與產業協同。

改革提速項目落地

市生態環境部門聚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准幫扶、柔性執法,筑牢底線,支撐高質量發展。環評審批制度改革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重大項目“綠色通道”、“一對一”幫扶、“即來即辦”精准服務成效顯著,重點項目辦結率100%。創新實施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証審批合一”,在試點園區對符合條件的項目聯動審批,大幅提升效率,優化營商環境。

從敕勒川的古老牧歌到今日“美麗青城”的現代和鳴,呼和浩特在美麗城市先行區的壯闊實踐中,讓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在人民家園中交相輝映。先行者的足跡,不僅勾勒出北疆明珠的璀璨新貌,更以其可復制的生態治理智慧與綠富同興的發展密碼,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著深沉有力的呼和浩特力量。(孟艷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