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解鎖內蒙古閱讀的N種打開方式

2025年07月31日10:2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閱讀+戲劇+沉浸式互動”,給小讀者們帶來閱讀新體驗。

市民在書店翻閱書籍。

學生在書店讀書。

  夏日的內蒙古,草原鋪展成綠色的畫卷,牧歌與書香在風中交織。從城市書房到草原書屋,從線上讀書會到沉浸式閱讀沙龍,一場場形式新穎的閱讀活動正在北疆大地上演。

  近年來,以“書香內蒙古”為抓手,內蒙古通過多元載體、特色活動和數字賦能,讓閱讀融入百姓生活,讓書香溢滿北疆。

  全民參與 讓閱讀蔚然成風

  清晨的呼和浩特市騰飛路新華書店,陽光透過落地窗洒在木質書架上,幾位老人正圍坐讀報,孩子們在親子閱讀區翻看繪本,年輕人倚在書架旁,捧著暢銷小說或專業書籍,在知識的海洋裡汲取養分……這座城市書房,如今已是不少市民心中的“精神驛站”。

  “以前想看書,要麼去圖書館排隊,要麼在家囤書佔地方。現在下樓就能泡書店,還有咖啡香伴著墨香,讓閱讀成了享受。”呼和浩特市民李女士笑著說。

  “這樣的變化,源於內蒙古對閱讀陣地的升級改造。我們將書店打造成了一個綜合性的文化體驗空間,不僅要讓群眾有書讀,更要讀得舒適。”騰飛路新華書店副經理劉亦璇介紹。

  在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草原書屋變身“雙語課堂”,書屋管理員娜仁其其格每周都會為牧民講解政策和草原生態保護知識等內容。牆上的借閱登記表上,密密麻麻記著牧民的名字。“牧民們放牧回來,就到書屋坐一坐,既能學政策,又能看養殖技術書,大家都說這裡是‘家門口的大學’。”娜仁其其格說。

  據了解,全區98家新華書店通過換新貌、展新顏,圖書、咖啡、文創、研學等多模式並舉,引領社會文化新風尚。130余家“七進”工程網點、55台自動售書機、33輛流動售書車、11590家草原書屋等遍布全區閱讀網點,在內蒙古,全民閱讀正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深入基層、貼近群眾。

  數字賦能 讓閱讀觸手可及

  “現在用手機就能聽書、看書,太方便了。”錫林郭勒盟牧民那順烏日圖熟練地用手機打開“內蒙古數字草原書屋”小程序。“我最喜歡聽有聲書,干活的時候放著,既能學知識,又不耽誤放羊。”

  在興安盟,“有聲圖書館”進駐多個社區和鄉村。居民用手機掃一掃,就能免費收聽各類書籍。“我們收錄了很多本地作家的作品,還有養生、法律等實用內容。”興安盟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說。

  近年來,內蒙古大力推進數字閱讀平台建設。截至目前,“草原借閱+”平台搭載電子書資源10萬余種,有聲書資源740種(4.3萬集)﹔注冊41.7萬人次,累計閱讀時長663萬分鐘,累計閱讀人數4.8萬人次,累計閱讀書籍10.3萬本﹔累計聽書時長148萬分鐘,累計聽書人數1.6萬人次,累計聽書書籍3.3萬本。

  從“紙”到“屏”,從靜態到互動,數字時代閱讀文本載體的轉化,讓傳統的閱讀文本實現了數字化存儲,將各類信息不斷組合形成了新的內容和海量的數字資源,方便大眾迅速獲得豐富多彩的閱讀內容。

  如今,內蒙古的閱讀活動正打破時空界限,以更鮮活的形式吸引著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群,讓閱讀變成“大眾潮流”。

  多元活動 讓閱讀場景煥發新活力

  前不久,在第九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展區內,上演了一場讓文字“活”起來的奇妙“派對”。《貓武士》系列叢書以“沉浸式戲劇故事會”的新穎形式驚艷亮相,讓在場粉絲與讀者在奇幻互動中,體驗到了閱讀的另一種形式。

  該活動打破了傳統靜態閱讀的邊界,探索出“閱讀+戲劇+沉浸式互動”的跨界融合新路徑。“希望通過將優質出版內容轉化為可感、可參與的立體文化產品,激發青少年對閱讀的深層熱愛,在沉浸式體驗中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共情力與協作精神。”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與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著名作家周曉楓“夢精靈”三部曲讀者見面會上,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眾多大小讀者慕名而來,與周曉楓進行了一次近距離的心靈對話。活動中,周曉楓親切地與在場讀者分享了“夢精靈”三部曲——《小翅膀》《小門牙》和《小酒窩》的創作靈感來源、構思過程以及她對於兒童閱讀、想象力和童年價值的思考。

  這場活動不僅為呼和浩特市的小讀者們提供了與作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閱讀帶來的純粹快樂和無限可能,也為推動內蒙古兒童文學閱讀推廣、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園裡,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下朗讀課文﹔書店中,年輕人手捧書籍沉浸其中﹔樹蔭下,老人們圍坐在一起交流讀書心得……清風拂過,帶來陣陣墨香,也奏響了北疆大地動人的文化交響曲。

  從傳承文化到涵養精神,從提升素養到助力發展,閱讀正像一束光,照亮著北疆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記者 於欣莉)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