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北疆:綠電生產風生水起

夏日時節,走進遠景蒙新集團呼和浩特沙爾沁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趕訂單、搶生產的火熱氣息扑面而來,一台台大兆瓦智慧風機源源不斷走下現代化生產線。
“基地自今年投產以來已交出超1億元產值的成績單。”該基地負責人於曉豐介紹,“我們正同步在呼和浩特市建設儲能集成生產線,打造‘風機+儲能’雙輪驅動模式,以鏈群式發展為新能源產業升級提供強勁引擎,預計全年產值達60億元。”
發展新能源產業,既是內蒙古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的最優選擇,也是在全國能源發展一盤棋指導下內蒙古必須肩負起的歷史重任。
內蒙古風光資源富集,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4.6億千瓦,約佔全國的57%﹔太陽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94億千瓦,約佔全國的21%。“風光無限”為內蒙古發展新能源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近年來充分利用“頭上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的優勢,錨定“雙碳”目標,協同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與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新能源發展勢如破竹。
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從400米高空俯瞰庫布其沙漠腹地,一匹由19.6萬塊光伏板拼成的藍色“駿馬”,在漫漫黃沙中昂首奮蹄。該基地從2017年始建至今,年發綠電20億千瓦時、節約標煤6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萬噸。
在烏蘭察布市涼城縣150萬千瓦“風光火儲氫一體化”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百米長的風機葉片轉一圈就能發電14度。2024年12月20日,該基地配套建設的30萬千瓦×4小時電化學儲能電站實現全容量並網。
作為我國首批以“沙戈荒”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中廣核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項目已於2023年實現全容量並網投產,每年發電量可突破100億千瓦時。來自興安盟的百億千瓦時綠電送往全國,可滿足超1046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可一次性充滿超1.66億台家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
放眼亮麗北疆,新能源項目建設熱潮涌動,綠電生產風生水起。2024年,內蒙古新能源累計裝機規模突破1.35億千瓦,全年生產綠電超2000億度,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跨省特高壓綠電交易,與5個省份建立了綠電外送交易合作,交易規模達到762億度,居全國第一。越來越多的省份用上來自內蒙古的綠色能源。
內蒙古新能源突飛猛進之勢源自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更源於內蒙古錨定“雙碳”目標,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的雄心壯志。
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內蒙古逐步探索出“保障性與市場化並重、大基地與分散式共存、本地消納與電力外送協同”的發展方式,並不斷優化新能源前期手續辦理、超前謀劃配套電網工程、加快新型儲能等調節性電源建設,確保新能源“發得出”“用得好”。
2024年,內蒙古下大力氣深化新能源領域改革,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新能源建設要素約束趨緊、新能源開發和消納不協調、電網支撐調節能力有限等發展難題——
建立新能源開發新機制,制定出台加快新能源和電網工程審批建設13項措施,新能源項目前期手續辦理時間由過去的半年左右壓減至3個月左右。
創新新能源投資合作機制,支持央企、國企和民營頭部企業合作投資開發新能源,吸引遠景、明陽、隆基、龍馬等一批企業總部注冊落地。
全力落實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2024年實施一體化工程新能源項目2727萬千瓦,完成治沙面積238萬畝。
完善綠電就近消納機制,優化6類市場化消納新能源政策,新能源消納能力明顯增強,風光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
隨著新能源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新能源迎來跨越發展。2024年,內蒙古年內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超4100萬千瓦,再次刷新年度新增新能源裝機紀錄,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
放眼內蒙古,各地把發展新能源作為調結構、轉動能的主攻方向,以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為牽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道路越走越寬。
在呼和浩特,“培育以電子級硅材料、智能技術為引領的新材料和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藍圖徐徐展開﹔
在包頭,“世界綠色硅都”的優勢和能級在不斷提升,聚焦打造萬億級光伏產業集群、建設全球最大的晶硅材料生產基地的步伐堅實有力﹔
在鄂爾多斯,加快構建集能源生產、裝備制造、應用示范於一體的“風光氫儲車”產業集群的勢頭日漸強勁﹔
在烏海,全力打造以“風光氫儲用”為一體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和以可降解塑料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全產業鏈基地的發展路徑愈發明晰﹔
在阿拉善,加快推進以“沙戈荒”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如火如荼……
追“風”逐“日”,匯聚新能!2024年,內蒙古新能源總裝機、新增裝機、發電量、新型儲能總裝機、綠電交易總量、綠氫產能等多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新能源產業已成為拉動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今年以來,內蒙古進一步緊抓快干新能源,持續鞏固好新能源產業全國領先地位。截至5月底,全區新能源總裝機達到14309萬千瓦,佔全區電力總裝機的52%,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裝機突破1.4億千瓦的省區。據測算,目前內蒙古已並網的新能源裝機每年可產生約3000億千瓦時綠色電力,相當於節約標准煤93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7億噸,對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新能源產業是內蒙古的優勢特色產業,必須做大做強。按照部署,今年,內蒙古將繼續鞏固新能源產業全國領先地位,加快推進“沙戈荒”大基地、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等新能源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年內新增新能源並網裝機4000萬千瓦,新能源總裝機規模超過1.7億千瓦。
錨定目標,篤行實干。踏著新征程的鼓點,內蒙古必將以更加豪邁的姿態、更加穩健的步伐,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續寫現代能源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 康麗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