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黨建引領 隊伍保障 多元參與 科技賦能

呼和浩特基層治理切中群眾需求

2025年06月13日07:5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層,直面群眾訴求,關乎百姓冷暖,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全面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多措並舉織密基層治理網,繪就首府基層治理新圖景。

  為不斷強化統籌,優化調整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呼和浩特市、區兩級黨委分別成立相應領導小組,打造自上而下的動力主軸,確保各項工作一貫到底﹔制定出台了以《關於全面提升首府城市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實施意見》為總的“1+N”制度文件,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通過建立指導清單、完善准入機制等方式,推動社區事務精簡26.6%、村級事務精簡12.5%。

  “我覺得我們小區是最好的,不僅環境好,逢年過節社區工作人員還給我送來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平時也常來看望我,幫忙解決了很多問題。”居住在蘇雅拉社區郵電設備廠小區的賈秀文老人是小區裡較為特殊的一戶困難家庭,門口張貼著黨員群眾結對共建卡。

  社區給予了賈秀文老人特別關照,不僅適當減免衛生費,黨員、網格員等還經常上門幫忙。

  呼和浩特市緊扣基層治理實際,推動黨組織引領與群眾參與深度融合,深化“黨支部(黨小組)+網格員+樓棟(單元、聯戶)長”鐵三角基層微治理體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目前,全市已有1415個社區(村)建立了該體系,將黨的工作延伸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做好基層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呼和浩特市通過公開選聘、精准培訓、“頭雁”培養、激勵擔當等措施,科學規劃社區工作者成長路徑,連續4年統一公開招考大學生社區工作者4000名,採取“市編街用”方式引進325名基層治理領域專項人才。

  目前,全市共有社區工作者5000余人,全日制本科學歷以上佔比73.5%,35周歲以下佔比76.3%。

  同時,提升薪酬待遇,社區工作者平均月薪漲幅近20%,社區網格員平均月薪漲幅99.8%,並根據年度考核結果進行調級調崗,讓基層干部留得住。

  6月9日,記者來到四千米社區便民服務站,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秦苗正在為陳大爺辦理老年人高齡補貼的申領手續。

  她告訴記者:“我是2023年考入四千米社區工作的,目前社區包括我在內有5名大學生社區工作者,主要負責民政、文體、養老等方面的工作。隻有把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情解決了,社區工作才能暖民心。”

  除專業的社區工作者外,呼和浩特市廣泛凝聚社會力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譜基層治理新篇章。

  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在服務千家萬戶的同時,也積極為基層治理貢獻力量。目前,呼和浩特市已有5500余名快遞員到358個社區報到,組建“小哥騎先鋒”志願服務隊,反饋並幫助社區解決基層治理問題1000余個。

  此外,為了更好地便民、惠民,呼和浩特市不斷整合和強化“一站式”服務保障,開展黨群服務進社區、進鄉村、進小區,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裡”﹔健全首問負責、一次告知、限時辦結、錯時延時、自助預約等服務機制,建成84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1415個社區(村)便民服務站,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全程網辦”率分別佔比89.38%、65.13%﹔成立紅石榴驛站,啟動民生“微實事”項目,推廣為老餐廳,開展“四點半課堂”……

  樁樁件件都切中群眾實際需求。

  不僅如此,呼和浩特市還充分利用技術手段賦能善治。

  記者了解到,依托“城市大腦”,呼和浩特打造了基層智慧治理數字平台,構建基層智慧治理數字化體系,形成黨建引領物管、矛盾糾紛化解、在職黨員報到等多個基層智慧治理應用場景﹔著力推進12345村(社區)“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改革,將“吹哨”權延伸到村(社區),實現公共服務、執法服務扁平化,做到既能“看得見”也能“管得好”﹔推進各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發揮其樞紐作用,實現“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

  基層治理關系著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呼和浩特市以黨建為引領、以人才隊伍為保障、以多元參與為動力、以科技賦能為支撐,不斷織密基層治理網絡,推動首府向著基層和諧、民生幸福的願景不斷前行。(記者 鄭學良 實習生 趙宇昕)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