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跨越山海守望相助 京蒙攜手共譜新篇

——第七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工作紀實

2025年06月13日07:4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烏蘭察布特色街區彩煙齊放,科左后旗羊草基地碧浪翻滾,四子王旗第一中學教室裡書聲琅琅……兩年前,一群帶著智慧與熱忱的“筑夢者”從北京來到內蒙古,他們用腳步丈量責任,用實干詮釋擔當,為北疆大地鐫刻下鮮明的時代印記。

  不以山海為遠 心連千裡共好

  1996年,京蒙兩地正式結對。20多年來,從最初的資金投入、物資捐贈,到后來的干部援助、人才培養,再到如今的深度協作、互利共贏,兩地勠力同心打贏脫貧攻堅戰,攜手邁上鄉村振興新征程,共同譜寫了“京蒙一家親”的生動篇章。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完善東西部結對幫扶關系,拓展幫扶領域,健全幫扶機制,優化幫扶方式,加強產業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動員全社會參與,形成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多年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黨員干部牢記總書記囑托,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投身到結對幫扶工作之中。

  2023年6月,北京市第七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奔赴祖國北疆。他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京蒙兩地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擔當作為、苦干實干,用心用情用力推動幫扶措施落地落實。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援派自治區農牧廳區域協作促進處副處長李洪濤,初到內蒙古就把“到一線去、到基層去”作為工作指南。

  立足京蒙兩地資源優勢,積極推動落實《全面深化京蒙協作框架協議》,推動各類資源向特色產業提升、產業集群打造、消費幫扶增收和勞務協作提質“四項行動”傾斜。兩年來,李洪濤與挂職干部團隊協調投入北京市區兩級資金39.88億元,引導落地投資323億元,幫助13.7萬人次穩定就業,幫扶地區和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心系北疆大地 攜手共謀發展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挂職干部團隊聚焦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戰略定位,圍繞重點產業集群、產業鏈加大協作力度,協助開展“京蒙百企情”系列活動,推動呼和浩特市與海澱區共建“2小時創新圈”、促成京蒙(亦庄·赤峰)科創產業園入選北京市重點工程……兩年來,接續共建產業園區78個、綠色清潔能源基地71個、“直採直供基地”77個,認定環京蔬菜保供基地20個,打造特色產業品類56個、優勢產業集群41個,集聚上下游企業101個,產業集群產值超千億元。

  北京市朝陽區八裡庄街道轉業干部楊恩貞主動請纓來到通遼市科左后旗挂職。

  作為中國西門塔爾牛的發源地和全國養殖大縣,科左后旗牛存欄量高達百萬頭,80%以上的貧困戶通過養牛脫貧。然而,因地處科爾沁沙地核心區,當地生態環境脆弱,加上連續遭受自然災害,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肉牛產業發展遇到瓶頸。楊恩貞反復論証、綜合施策,最終把解決方案鎖定在了中科羊草項目上。

  他積極對接引進北京市朝陽區企業投資合作,協調幫扶資金購置設備,打造了“科研+公司+嘎查(村集體經濟)+農戶”的中科羊草種植示范模式。截至目前,先后引導投入京蒙協作資金約4000萬元,在全旗建設羊草項目約4萬畝,其中2.5萬畝育種基地,產后每畝收益達500元以上。

  精准對接供需,書寫“倍增”答卷。2022年,中央組織部啟動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結合區情實際,制定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的意見》,最大限度發揮幫扶工作輻射帶動效應。2023年,京蒙兩地政府簽訂《全面深化京蒙協作框架協議》,著力實施教育、醫療、農畜產品銷售、旅游、產業合作、科技創新等“六個倍增計劃”,推動京蒙協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教育協作點亮未來之光。北京市多所院校與內蒙古建立結對關系;京津冀蒙高校聯盟組建運行﹔京蒙智慧教育平台、“駝鈴杯”教學大賽成為教育協作的響亮品牌……

  隨著“六個倍增計劃”的縱深推進,首都優質教育資源跨越山海、觸達北疆,為內蒙古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持續賦能。

  懷柔區教委援派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學校長、黨支部副書記朱思克帶隊,一行5名老師帶著責任與使命來到了這片土地。

  為改變當地教育現狀,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建立“四子王旗朱思克高中語文名師工作室”,舉辦“悅讀名著思考人生”讀書會,發動教師積極申報教研立項,逐步改變了四子王旗教研薄弱的局面。

  “都說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什麼叫人民滿意?在我看來,四子王旗的學生不走了,就証明教育得到了人民的認可。”朱思克說道。

  經過“幫扶團”和當地教師的共同努力,2024年高考,四子王旗第一中學躍居烏蘭察布市旗縣中學升本率第一名,實現了近十年600分零的突破,優質生源佔有率實現了從0.6%到30%的飛躍。

  醫療協作筑牢健康防線。2024年6月,內蒙古首家二級醫院標准版胸痛中心挂牌。北京市海澱醫院援派興安盟科右前旗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耿學峰功不可沒。他帶領旗醫院團隊,歷時2個多月,完成了全旗23家鄉鎮衛生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胸痛中心建設培訓,並將建設任務拆解成187項清單,一項項攻堅克難。最終,用8個月時間提前完成任務。

  在挂職團隊的推動下,初步形成了4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7家“組團式”幫扶醫院,11個協作重點專科,300多家醫院結對的“4+7+11+N”京蒙醫療協作體系,讓常見病、多發病在縣域內基本得到了有效治療。

  農畜產品銷售結出碩果。挂職干部團隊認真當好招商引資“宣傳員”、企業落地“領航員”、企業發展“服務員”,兩年來,參與打造了區域消費幫扶品牌48個,在京授牌營銷門店43家,走進72家部委央企,幫助銷售農畜產品超516億元、受益近40萬人,帶動人均增收4500余元。

  2023年,首屆“赤峰好物進北京”活動成功舉辦。活動中,赤峰的牛羊肉、雜糧、沙棘汁等特色產品供不應求,“京蒙情·赤峰旅游一卡通”吸引市民咨詢、下單……這樣的火爆場景,讓參與統籌策劃這場“爆款”盛會的北京挂職干部——西城區援派赤峰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農牧局副局長高健喜笑顏開。

  “赤峰市委、市政府決心打造‘赤誠峰味’區域公用品牌,我一直琢磨著怎麼讓草原‘好物’在北京闖出名堂。”高健說。用心的策劃組織,效果立竿見影。草原好物如願在京城名聲大噪,活動累計實現銷售1.88億元,簽約額高達432億元。

  文旅協作讓內蒙古火出圈。今年端午節,察右前旗“烏蘭察布之夜”街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不少北京游客慕名而來。隨著京蒙兩地聯系越來越緊密,內蒙古已成為北京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兩年來,京蒙兩地互送游客超3200萬人次,僅在今年春節假期期間,來內蒙古過年的北京游客就達到了18.13萬人次。

  兩年來,京蒙協作以點帶面、從線到片、立體推進,就業增收成效顯著,產業合作不斷拓展,科創協作持續加強,鄉村全面振興提速,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強化黨建引領 凝聚干事合力

  干部的優良作風和過硬素質是推動京蒙協作走深走實的重要保証。

  始終把黨的建設擺在首位。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創新開展“京蒙協作先鋒”行動,形成以黨建帶隊建促援建的工作格局。

  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協助做好兩地黨政代表團考察對接工作,服務各層級、社會各界互訪超萬人次,“京蒙一家親”親上加親。

  堅持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制定團隊管理十項制度,建立“每日在崗和重大事項”雙報告機制,加強日常監督管理。

  隨著京蒙協作不斷深入,兩地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和服務體系,在國家東西部協作考核評價中,均被評為“好”等次。

  北京市第七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領隊、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葛俊凱表示:“兩年來,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內蒙古的壯麗之美、奮進之美、和諧之美,不知不覺中深深地愛上了內蒙古。未來,我們必將為京蒙兩地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海不為遠,心合志更堅。又是一年夏日,北疆大地一碧千裡,新輪換的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即將到來,推動京蒙協作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發展,兩地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蒙組軒)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