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爾旗蹚出“非遺+就業”新路徑

為落實國家振興傳統手工藝與促進就業政策,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探索“非遺+就業”融合發展路徑,通過舉辦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皮雕)培訓,實現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雙贏。
6月3日,准格爾旗民族傳統手工藝促就業服務中心第4期皮雕培訓初級班正式開班。本次培訓構建了“理論+實踐”全鏈條課程體系,通過講解皮雕藝術的歷史淵源、工具使用及材質特性,為學員們奠定了理論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現場示范雕刻、染色等核心技法,學員們在實踐中深刻領悟皮革藝術的文化內涵。此次培訓創新引入“民族文化圖騰+時尚潮流”設計理念,鼓勵學員開發個性化產品,推動傳統技藝創新性轉化。學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指導下,以刀為筆、以皮為紙,精雕細琢間傳遞文化價值。
“我今天親身感受到了皮雕的獨特魅力,通過為期10天的培訓,希望自己能學有所成。”學員王改娥說。
近年來,准格爾旗整合政府、企業、社區資源,打造“非遺傳承—技能培訓—產品孵化—市場對接”服務體系,通過設立“匠心皮革坊”,為學員提供設備支持、創作空間及銷售平台,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協同創新生態。參加完中級班培訓的學員張梅,目前已經掌握了制作鑰匙扣、飾品擺件、錢包等小型皮雕作品的技藝,她高興地說:“皮雕培訓全程都是免費的,老師教得非常好,准格爾旗民族傳統手工藝促就業服務中心還幫助學員售賣皮雕作品,我們在掌握一門手藝的同時還能增加收入。”
皮雕是蒙古族傳統藝術的代表,承載著深厚的游牧文化,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准格爾旗舉辦皮雕技藝培訓,以非遺傳承為紐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為抓手,探索出了一條“非遺+就業”的特色發展路徑。皮雕培訓不僅為皮雕愛好者搭建了學習交流平台,也培育了一批兼具技藝與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准格爾旗走好“特色非遺+鄉村振興”之路注入持久動能。
目前,准格爾旗民族傳統手工藝促就業服務中心已舉辦4期初級班、1期中級班,累計參訓人員90多人,探索出高端禮品定制、私人個性化定制等市場化路徑,推動“國潮+”新經濟發展。未來,准格爾旗將持續開展系列培訓,將皮雕技藝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釋放非遺的經濟價值,讓傳統手工藝在傳承文化、促進就業、凝聚共識中綻放新光彩。(記者 郝雪蓮 通訊員 黃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