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走進招聘現場、產業園區、社區、零工市場——

四個故事看穩就業

本報記者 李 婕文/圖
2025年06月05日09: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零工市場,工作人員(左)正為老鄉辦理就業服務相關手續。

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工作人員正在直播帶崗。

5月25日舉行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夜市專場招聘會現場。

掃碼觀看視頻

就業一頭連著經濟大勢,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今年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08萬人。日前,記者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探訪產業園區、社區、零工市場、招聘現場,看產業發展、人才政策、就業服務如何促就業。

一路行、一路訪,最讓人難忘的還是一群努力奮斗的勞動者:他們中有初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有毅然轉換職業開啟人生下半場的中年人、有鼓起勇氣追逐夢想的全職寶媽、有從零工轉到穩定崗位的大叔……就業之於他們,是寶貴的探索、是抱負和夢想、是生活的希望、是內心的安定和滿足。千頭萬緒的穩就業工作,化作一句話,就是托起他們穩穩的幸福。

郭寒雪的“奇遇”

邊逛邊吃邊玩,在夜市上,應屆畢業生郭寒雪“溜達”出一份工作。

這不是“段子”。在呼和浩特市,招聘會確確實實開進了夜市裡。5月25日這天,恰逢周日,晚上8點多,市中心寬巷子美食街旁支起一片攤位,燈火通亮,人流如織,“‘就’在青城,‘職’等你來”的大招牌更是醒目。

招聘會為啥辦起了夜市專場?“主要是考慮到青年人的生活習慣,受夜經濟啟發。夜市人流量大,而且氛圍更輕鬆。”呼和浩特市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莫日更說,這是當地突破傳統招聘會時空局限,將就業服務融入大眾生活場景的新嘗試。

好逛好吃好玩,郭寒雪就是沖著這一點,跟同學來夜市招聘會試試。招聘會現場工作人員張舵發現,和傳統招聘會不同,來這裡的求職者幾乎都是成群結隊,找工作有個商量。同時,夜市招聘會也給想跳槽、兼職的求職者更從容的選擇。

夜市找工作靠譜嗎?這場招聘會,現場52家企業提供上千個崗位。有許多企業就是沖著夜市招聘的創意而來。“一聽到這個想法,就覺得跟我們公司的氣質非常契合。”包琳娜是內蒙古一家文化公司的招聘負責人,公司帶著極大的興趣而來,也遇到許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比如我們攝影、設計類的崗位就有好多求職者是帶著作品來的,可以說收獲頗豐。”她說。

撥開人群,見到郭寒雪時,她正和公司的小伙伴一起負責現場招聘。原來,她在上一場夜市招聘會上相中了這家體育公司,目前已經入職實習。“本想來看一看,沒想到還真有戲,很滿意。”她說。

不僅僅是夜市招聘,在商圈、廟會等人流密集場所舉辦“小而美”“專而精”招聘會﹔在人流、商戶密集區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在內蒙古就業促進行動下,更多勞動者也有望迎來家門口的“奇遇”。

杜文峰的北上

40歲,在傳統能源行業深耕多年,在南方城市早已安家立業——這是兩年前的杜文峰,但,他做了個很不一樣的決定:隻身北上內蒙古,來到鄂爾多斯。他新加入的是位於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的遠景動力技術(鄂爾多斯市)有限公司,一家新能源領域的企業。

跨行業能不能吃得開?北方城市生活能適應嗎?做決定時,天平的兩邊左右拉扯,但他說:“新能源產業的前景,新開發產業園的發展勢頭,著實讓我憧憬和向往。”

2022年4月,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隨著遠景動力、隆基綠能等一批龍頭企業相繼落地投產,這裡逐步形成儲能、光伏、氫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越來越多“零碳”產品從這裡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2023年10月,杜文峰正式入職。“剛來時也挺忐忑的,但政府的人才補貼、人才公寓,公司的文化、環境、氛圍和培訓,一次次撫平了我思想上的波動。”杜文峰說。作為主任工程師,入職以來,他負責完成了企業工業工程部門的組織建設和工作規劃。

“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尚處發展階段,在人才招引方面的確面臨著現實挑戰。”零碳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但人社的政策支持為園區和企業引才用人提供了支撐。安家補貼、生活補貼、租房補貼,據介紹,零碳產業園已有81人獲各類補貼611.4萬元。

作為團隊負責人,杜文峰需要“招兵買馬”。那些他實際感受到的,也成為他招聘人才的底氣。短短一年多,他的團隊已經拓展到15人。因為產業園的興起,以往流向外地的高校畢業生和本地青年有機會返鄉就業,目前產業園常住人口1.4萬人。產業園外,特色商業街逐步成形,吸引一批餐飲、商超、便利店等商戶入駐。原本是戈壁荒漠,如今新能源產業“風”“光”無限,產業轉型帶動就業,正是這裡的生動寫照。

工作、生活踏上軌道,杜文峰決定把家人也接到內蒙古,全心開啟職業的下半場。

白茹的夢想

吐氣吸氣、俯身、抬頭、放空思緒……5月27日,一個尋常工作日的上午10點,在包頭市昆都侖區友誼街道鋼38社區的活動中心,白茹正給附近的社區居民帶來一堂瑜伽公益課程。

從“被生活束縛住手腳”,困於家務與柴米油鹽,到現在帶領一群人昂首向前,這是她以前“不敢想象的生活”。3年前,40歲的白茹還是一名全職寶媽,“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又很想走出去,有自己的夢想。”她說。

正當內心困頓時,在一次社區工作人員的入戶走訪中,她得知社區有技能培訓和崗位推薦的就業服務,很快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當時想著只要能工作就好,后來又進一步打聽,得知有瑜伽培訓課程,從自己練到成為一名教練,這兩年我在社區的幫助下一步步進階,真的有如重生。”白茹說。

取得資質后,白茹利用社區閑置活動室創辦自己的瑜伽工作室,以親民價格提供專業服務。不僅如此,更多有著相似經歷的女性也像她一樣通過培訓掌握技能,在育兒之外找到生活的新支點。

“咱社區全職寶媽多,我們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培訓服務,希望可以打造家門口就業的小生態。”鋼38社區黨委書記李琳介紹,通過走訪調研居民需求,社區結合市場就業趨勢開設了家政服務、收納整理、育嬰護理等多門課程,去年以來幫助400多名居民實現技能提升與穩定就業。

勞動者有意願,市場有需求,如何實現供需匹配?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正為更多勞動者插上夢想的“翅膀”。放眼全國,“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部署實施,聚焦重點群體和就業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重要領域,每年補貼1000萬人次以上。

“所以你的夢想到底是什麼?”記者問。

“綻放自己,就像現在這樣。”白茹說。

劉躍進的歸屬感

5月28日,記者到訪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零工市場時,正值上午11點多,食堂后廚飄出陣陣香味,55歲的劉躍進正忙著蒸饃,他是這裡的幫廚。

老劉是四川人,20年前來到鄂爾多斯市務工,“從工地搬磚到物流卸貨,幾乎啥都干,一直在打零工”。沒想到的是,2020年的這次應聘,改變了他的生活。

2020年,伊金霍洛旗零工市場建成投運,老劉應聘上了食堂幫廚的崗位,妻子也找了份保潔的活兒,老兩口吃住免費,一個月能掙七八千元。“打零工有時工資是高點兒,但有一天沒一天,不穩定,不如這裡細水長流。”老劉在這兒一干就是5年。

“每天早上得做150多人的飯呢。”說起每天的工作,老劉用手比劃著。這裡早、中、晚餐售價分別是3元、8元、6元,服務的正是跟老劉一樣的務工者。

“零工聚集在哪兒,市場就建在哪兒,服務就保障到哪兒。”伊金霍洛旗就業中心主任任光榮說,建成零工市場,就是為了讓大家熱可納涼、冷可取暖、雨可棲身、累可歇腳、傷可用藥,讓零工就業更有溫度。

實際不隻如此,零工市場還提供宿舍,住宿費每人每天5元﹔除了低價餐飲可供選擇,還有共享廚房、休閑娛樂室及免費的水、電、供暖﹔更重要的是這裡提供職業信息介紹、技能培訓信息發布、勞動維權咨詢轉辦等公共就業服務,為更多想就業的勞動者“送一程”。

到訪這天,零工市場內入住了370多名老鄉,據介紹,市場投運以來日均服務500多人。為更好地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全國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正不斷下沉基層,以內蒙古為例,目前已建成零工市場、零工驛站153家。

如今,老劉的兒女已在伊金霍洛旗安家落戶。因為零工市場,“漂泊”半生的老劉也終於“扎下根”來,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他說,只要條件允許,他想在這兒一直干下去。“兒女幸福,工作穩定,心滿意足了。”老劉說著說著,紅了眼眶。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6月05日 第 04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