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阿拉善

阿拉善盟構筑“綠色防線”遏制沙漠“握手”

2025年05月16日09:1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沙海起伏,機械轟鳴。初夏時節,阿拉善盟巴丹吉林、騰格裡兩大沙漠交匯處的九棵樹治沙區現場一派繁忙,一輛輛滿載著稻草的運草車來往穿梭,將稻草源源不斷地運到沙漠中,治沙工人們將稻草鋪設整齊后,手扶式沙障機快速在沙中壓固成一圈圈草方格。而在不遠處連綿起伏的沙丘上,沙障機壓固好的草方格縱橫交錯將一個個沙丘分割鎖定,登高遠眺甚是壯觀。

  “我們的沙障採取的是1米×1米規格的稻草方格,沙障鋪好后,在方格裡種植梭梭進行生物固沙。今年,阿拉善盟將完成鎖邊林草帶空白區431公裡治理,補齊防沙阻沙帶上的‘缺口’和‘斷點’,用1856公裡的防沙阻沙帶,有效遏制三大沙漠蔓延匯合‘握手’之勢。”阿拉善盟林草局局長圖布新告訴記者。

  據了解,自2月28日阿拉善盟2025年“三北”六期工程防沙治沙項目暨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建設工程開工以來,這場防沙治沙大戰正如火如荼推進,治沙工人和林草技術人員們每天都忙碌在防沙治沙的一線。

  阿拉善盟境內橫亙著騰格裡、巴丹吉林、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是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國家“三區四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帶的重點治理區,也是我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區,在“三北”六期工程攻堅戰中承擔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兩大標志性戰役任務。防沙治沙、保衛黃河、守護河西走廊生態安全,阿拉善重任在肩。

  為有效遏制巴丹吉林、騰格裡、烏蘭布和三大沙漠蔓延匯合,阿拉善各族干部群眾連續40多年在大漠戈壁植樹造林種草,累計防沙治沙近1億畝。特別是2024年,阿拉善盟以防沙治沙為重點,全面推進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用1年時間完成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二期項目兩年治理任務,全年完成治沙551.65萬畝,已在三大沙漠邊緣構筑起一道“綠色防線”,形成“合圍”之勢。其中在騰格裡沙漠東南緣和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形成了兩條總長460公裡,寬3—20公裡的大型防沙、阻沙“鎖邊”立體防護林草帶,形成了“綠帶鎖黃龍”的壯麗景觀。

  今年,阿拉善盟接續實施“六個工程”、扎實開展“六個行動”,以“三北”六期工程為引領,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計劃建設“三北”六期工程項目11個,總投資37.25億元,建設任務343.77萬畝,涵蓋“河塔”片區和黃河“幾字彎”片區。

  “今年,阿拉善盟重點圍繞蒙寧、蒙甘邊界區域開展聯防聯治項目,構建環兩大基地林草防護帶,保護生態安全。持續鞏固巴丹吉林、騰格裡、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建設,填補沙漠鎖邊空白區,阻止三大沙漠南侵東移、蔓延匯合。”圖布新說。

  在扎實推進防沙治沙中,阿拉善盟突破傳統治沙模式,依托科技創新,因地制宜、因症施治,探索出一條“科技引領、精准施策、系統治理”的生態修復路徑,該盟採取“工程固沙+灌草混交+圍欄封育”“灌草補播+圍欄封育”“飛播造林+工程固沙+圍欄封育”“封禁保護+灌水撫育+退化林修復”等措施,實行低密度造林種草和網格帶狀相結合方式固沙,並在實踐中探索出“適地、適種、適時、適量、封禁”的實用技術和作業標准。防沙治沙由過去的“人海戰術”逐漸轉變為“機械上陣”,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和機械裝備被運用到“三北”工程中,有效解決了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增加的難題。

  “我們在深入推進防沙治沙的生態建設中,先進機械已成為助推阿拉善盟提升治沙效能、延伸綠色版圖的磅礡動力。現在在防沙治沙建設中,不斷投入無人機、打坑機、壓草機、固沙機等先進機械裝備,大大提高了防沙固沙工程作業的效率。目前,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建設工程已累計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任務78.96萬畝,完成新建任務量的46.5%。剩余建設任務正在高質高效推進,爭取早日完成,為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態安全保障,不斷譜寫和創造新時代防沙治沙的阿拉善新篇章。”圖布新說。

  阿拉善盟在全力推進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建設工程基礎上,今年還廣泛發動各族各界群眾開啟了為期兩個月的“萬人植綠大會戰”,自3月12日植樹造林活動啟動以來,全盟各單位、社會團體和廣大群眾及適齡學生共14.19萬人參與造林綠化,種植花棒89.4萬株,截至目前,已完成17000畝義務治沙任務。(記者 劉宏章)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