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中蒙跨境鐵路開工
我國向北開放橋頭堡動能澎湃

5月14日上午,在中蒙邊境地區,中蒙兩國國旗在空中獵獵翻卷,地面上兩列工程車身披紅綢整裝待發,隨著響亮的爆竹聲和熱烈的掌聲,中蒙兩國能源合作重要通道——中蒙甘其毛都-嘎舒蘇海圖鐵路建設正式開工,這是繼1956年二連浩特至扎門烏德鐵路建成通車后開工建設的第二條中蒙跨境鐵路。
該跨境鐵路自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甘其毛都口岸出境,經蒙古國嘎舒蘇海圖口岸,連接蒙古國南戈壁省嘎舒蘇海圖站,其中國境內段項目由國家能源集團投資建設,蒙方段由塔本陶勒蓋鐵路公司投資建設,計劃2027年建成通車。
國家能源集團甘其毛都鐵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尚軍說:“我們與蒙方合作伙伴始終保持密切協作,按照雙方明確的‘統一設計、各自建設、一次聯通’原則,持續完善跨境運輸標准對接、口岸通關協作機制,協商解決關鍵問題。下一步,我們將與蒙方企業通力合作,細化合作方案,深化在工程技術、設備設施、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對接,加快建設進度,推動項目早日投運。”
按照鐵路設計能力和中蒙雙方前期商談情況,甘其毛都-嘎舒蘇海圖跨境鐵路預計每年承擔3000萬噸貨物運輸。“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項目,甘其毛都-嘎舒蘇海圖跨境鐵路的開工建設,是中蒙兩國深化戰略對接、務實合作的重要裡程碑,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又一項重大標志性工程,對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內蒙古“一帶一路”研究所副研究員照日格圖說。
口岸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截至目前,內蒙古已擁有20個對外開放口岸,包括鐵路口岸2個、公路口岸12個、航空口岸6個,是全國口岸最多的省區。這些口岸分布在4200多公裡的邊境線上,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多方位、立體化的口岸開放格局。作為聯通內外的“大通道”“大樞紐”“大網絡”“大節點”,內蒙古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釋放口岸發展新動能,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深化中蒙兩國地方層面口岸領域合作,自治區口岸管理辦公室與蒙古國邊境口岸管理局圍繞持續深化口岸通關便利化、口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口岸進出口商品品類、優化口岸工作時間、開展口岸智慧和現代化合作、推動口岸貿易繁榮發展等六大領域達成20項重要共識,並簽署《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口岸管理辦公室與蒙古國邊境口岸管理局2025年第一季度會議紀要》,加快提升中蒙邊境口岸通關能力。
如今,中蒙兩國的邊境貿易、跨境旅游和人員往來呈現持續上漲態勢,在我國對蒙古國開放功能最全的陸路口岸——二連浩特口岸,單日最高通關旅客達13071人次,8座以下小車每天通關達1000余輛次。
蒙古國客商白音說:“現在我們可以開車來中國,買東西特別方便,直接放在自己的車上,不用再找別的車拉貨。8座以下小客車的通行,給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一天我們可以往返多次,真的是太方便了。”
在阿拉善盟的策克口岸,最多的是滿載煤炭的重型卡車,有了智能通關系統后,每輛卡車通關時間縮短至3分鐘。作為中蒙邊境重要陸路口岸,策克口岸各相關單位與蒙方聯檢單位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今年創新推行“提前申報+預約查驗”通關模式,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全流程線上辦理。
發展邊貿經濟,通關效率上不去,生意便會“繞道走”。今年以來,內蒙古各個口岸持續優化通關流程,壓縮通關時間。公路口岸創新推行“一單多車”、互聯網“指尖”申報、“虛擬車牌”等通關模式﹔二連浩特、滿洲裡等口岸實現貨物通關智能化管理。
數據展示著口岸發展的熱潮奔涌,今年一季度,內蒙古口岸進出境貨運量2985.28萬噸,同比增長11.5%,進出境客運量179.63萬人次,同比增長82.8%,口岸貨運量、客運量實現首季“開門紅”。
為全面推進智慧口岸提級擴面,今年自治區口岸辦開展了“1+7”智慧口岸建設可行性研究,調研形成智慧口岸建設問題清單和任務清單,如今,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借鑒了滿洲裡鐵路口岸智慧化通關經驗,滿都拉口岸復制推廣了AGV無人駕駛跨境運輸模式。中蒙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的啟動,也進一步推進了內蒙古“單一窗口”遷移上雲工作。
為高標准、系統化推進口岸建設,內蒙古立足大開放,圍繞“通、集、落”,高起點編制口岸發展規劃,實現了一口岸一規劃,口岸建設規劃先行的目標。從2024年開始的3年內,內蒙古計劃實施口岸重點項目85個,總投資371億元。今年以來,口岸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的10個重點項目全部完成評審,資金已全部下達盟市﹔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專項補助資金支持的18個重點項目已全部完成備案,計劃8月底前全部開工。
“我們將繼續多措並舉保障口岸順暢運行,完成2025年內蒙古口岸貨運量1.3億噸的目標任務。”自治區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口岸與腹地協同發展實施方案》落地落實,內蒙古將持續提升進境大宗資源落地轉化率,讓口岸發展動能更加強勁,著力在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記者 高慧 馬駿馳 高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