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到科技,這堂“行走的思政課”讓愛國情懷扎根童心

近日,達拉特旗第四小學組織二年級師生走進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和伊利健康谷,開展以“探秘北疆科技自然 傳承愛國擔當精神”為主題的“行走的思政課”。通過實地參觀、互動體驗,同學們沉浸式感受生態魅力與科技力量,讓“三北精神”浸潤童心,讓愛國情懷在知行合一中悄然生長。
“這片草原的變遷藏著怎樣的生命密碼?”校車上,教師化身“紅色講解員”,生動講述“塞罕壩精神”和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同學們手持“思政實踐學習記錄單”,認真記下沙地雲杉、四合木等特色植物知識,在“草原生命密碼”的思考中開啟這場“行走的思政課”。
踏入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同學們通過“尋找生態守護者”探究活動,近距離觀察猛犸象化石的歲月印記,解密沙棘耐旱固沙的生態智慧。教師以“一棵樹孕育一片林,一片林守護一座城”的生動案例,將書本知識與“三北”防護林治沙故事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在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中,深刻領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實現自然科學教育與紅色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讓愛黨愛國情懷在實踐體驗中悄然生根發芽。
走進伊利健康谷現代化產業園區,透明化生產車間裡躍動的智能生產線引發陣陣驚嘆。學生們全程觀察乳制品從殺菌、灌裝到包裝的工藝流程,在教師引導下思考科技進步的意義,深刻領悟科技創新對生活的改變,真切觸摸到北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
活動尾聲,大家踴躍分享收獲感悟。二年級(1)班的趙卓苒說:“猛犸象化石教會我們保護自然,沙棘樹讓我懂得堅持的力量,伊利工廠讓我看到科技改變生活。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像‘三北’防護林的叔叔阿姨一樣守護家鄉。”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以自然博物館探秘與乳業園區實踐為載體,將生態知識、科技實踐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讓學生在觸摸遠古生命印記、見証現代科技力量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厚植情懷。今后,達拉特旗第四小學將持續深化“行走的思政課”模式,以“三北精神”為引領,推動思政教育煥發更強生命力,助力學生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趙珉瑤、范潔、喬麓芳)
來源:鄂爾多斯市教育體育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牧區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
- 做好2025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三牧”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錨定高質量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目標,進一步深化農村牧區改革,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政治責任,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牧業,持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結合自治區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