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審旗:全面推進節水行動

春風拂面,綠意萌動。在內蒙古烏審旗這片生態與能源並重的熱土上,一場覆蓋工業、農業、民生等多個領域的“節水行動”正在全面鋪開。面對水資源緊張和生態修復的雙重壓力,烏審旗不斷加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走出了一條綠色、高效、可持續的節水發展新路。
春日的無定河鎮,施工現場機械轟鳴,無定河流域礦井水節約利用工程建設已進入沖刺階段。該項目是烏審旗近年來重點推進的農業節水工程之一,通過鋪設輸水管線、建設加壓泵站和蓄水池,把煤礦疏干水轉化為農田灌溉水源,讓“工業廢水”變身“灌溉活水”。
烏審旗水利局副局長康世海介紹:“目前已經完成了總體工程的85%左右,預計是五月份具備通水條件。主要是給無定河鎮包日陶勒蓋村的13000畝土地和土地修復項目12000畝土地解決灌溉水的水源的問題,能有效壓減地下水使用,達到地下水位回升的目的。”
在蘇裡格經濟開發區納林河產業園區,內蒙古中煤遠興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綜合水處理系統正高效運轉。作為全國首批“分鹽、零排放”工業廢水處理裝置之一,該系統的日處理能力高達2.6萬立方米,水回收率超過90%,每年可回收約1000萬噸廢水。
該公司公用工程綜合水處理工藝工程師韓鑫說:“主要處理甲醇廠的高濃鹽水和煤礦的礦井水,經過預處理、提濃以及蒸發、結晶、分鹽,將來水變為產品水以及產品鹽,每年產鹽量6.6萬噸左右。”處理后的“產品水”供應園區內四家企業,緩解了用水壓力,實現了“工業廢水不出廠”的綠色閉環。2022年,該項目獲評中國化工學會“水處理優秀項目獎”,成為工業節水的全國樣板。韓鑫介紹:“從建廠到現在,已經進行了大約有50多項的優化技改項目,整個裝置的降本增效效果明顯,實現了整個園區的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達到了節約用水和保護環境的目的。”
節水行動的觸角也延伸至田間地頭。在無定河鎮河南村,農業技術人員正在向全旗種養殖大戶展示推廣滴灌技術和有機菌肥的使用方式,幫助農牧民實現節本增效。
正在觀摩的烏審旗烏審召鎮浩勒報吉村村民呼智軍高興地說到:“這款滴灌帶可以給我們節省很多費用,人工能節省到2-3倍,滴灌帶又厚耐用,而且滴孔小還滴的精准,電費、水費都較之前節省50%以上。”
此外,烏審旗還推廣水肥一體化、測墒灌溉等方式,大力推動農業灌溉從粗放走向精細。至今,烏審旗已建成高標准農田近30萬畝,智能化灌溉面積穩步擴大,實現了“按需澆灌、精准施肥”。
近年來,烏審旗把水資源作為經濟發展最硬的“天花板”來管控,通過一系列政策調控產業布局、項目審批和資源配置,逐步建立起全域水資源信息監測系統、項目用水准入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實現了從“管水”向“治水”再到“高效用水”的跨越式轉變。
烏審旗水利事業發展中心主任高海波介紹:“2024年,全旗用水總量控制在2.7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了14.7%。2025年將重點從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提高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等方面進行挖潛增效。全年用水總量計劃控制在2.98億立方米以下。預計今年將建成高標准農田8.2萬畝,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量將達到800萬立方米以上。”(楊培培、王琪、曹靜、屈塵)
來源:烏審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五一”假期草原鐵路發送旅客149.5萬人次 同比增長10.7%
- 人民網呼和浩特5月7日電 (記者 趙夢月)記者從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自2025年4月29日起至2025年5月6日止,為期8天的鐵路“五一”假期運輸任務收官,草原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49.5萬人次,日均18.7萬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10.7%。其中,5月1日發送旅客26.7萬人次,同比增幅達11.4%,刷新單日旅客發送歷史最高紀錄。…
-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牧區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
- 做好2025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三牧”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錨定高質量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目標,進一步深化農村牧區改革,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政治責任,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牧業,持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結合自治區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