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流量變消費增量
內蒙古文旅盡顯蓬勃生機

千峰紅駝,百輛越野,穿越陰山,橫絕大漠,此等場面見者無不震撼。
春風輕拂的四月,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舉行的“渡·陰山”穿越活動,吸引了數百名越野愛好者。千峰紅駝化身“文化向導”,與百輛越野車從雞鹿塞出發,沿哈日納溝穿越陰山,到達烏拉特草原深處的寶日汗圖綠洲度假區。
巴彥淖爾地處陰山山脈與河套平原交會處,1600公裡黃金自駕環線,串聯起100余處歷史遺跡與自然奇觀,“渡·陰山”自駕品牌入選《2024中國汽車旅行白皮書》十大自駕線路。“這裡的每一處景觀都充滿故事性,既能體驗越野激情,又能感受千年歷史文脈。”南京樂游會領隊說。
大森林、大草原、大沙漠、大河湖、大雪原是內蒙古響當當的“金名片”,在“文旅熱”的當下,優質的文旅資源讓內蒙古頻頻“出圈”。
熱門綜藝《再見愛人》讓全國游客看到了烏蘭察布紅崖台,大自然賦予的神奇瑰麗令人贊嘆﹔一篇《舊軌還鄉》感動萬千網友。“火車一路向北,窗外景色從南方的溫婉漸變為北方的遼闊。”富有詩意的語句引起無數共鳴。“這麼美的地方,竟然沒去過。”很多網友計劃暑期來一次烏蘭察布草原之旅。
內蒙古的文旅流量正在變為消費增量。以文旅為紐帶,激活消費潛能,讓高質量發展既有“物質豐裕”,更有“人文溫度”。
2024—2025年冰雪季,內蒙古打造的“跟著賽事去旅行”就是“文體旅”融合的典范。全國滑雪定向挑戰賽內蒙古鄂爾多斯站、興安盟站,烏蘭察布市第三屆全國冰釣邀請賽……今年一季度,各盟市開展各類賽事12項。其間,各地融入非遺、國潮、音樂、美食等特色文化元素,推出特色文藝展演、傳統美食品鑒、冰雪研學實踐、非遺傳承體驗、國潮達人旅拍等系列精彩紛呈的文旅產品和項目,極大拉動了當地消費。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舉辦的“二月二龍抬頭”冰雪拉力賽,賽事首日即吸引全國超萬名參賽者與游客涌入,為當地帶來超700萬元文旅消費收入,成為開年旅游經濟的重要引擎。
緊抓“歌游內蒙古”品牌塑造,圍繞底蘊深厚的北疆文化展開產品創新、服務升級,內蒙古文旅實現了今年一季度“開門紅”,全區接待國內游客7012.93萬人次,同比增長16.21%,是上年同期的1.16倍﹔全區接待國內游客總花費959.15億元,同比增長14.32%,是上年同期的1.14倍。
數據不僅意味著文旅含金量高,還意味著人們的信心含量足。正因為對未來有良好預期、當下有愉悅心境,才有較高的出行意願,願意用腳步丈量壯美山河。
“春光艷冶,游人踏綠苔,千紅萬紫競香開。”第二季度已經開啟,“五一”、端午假期疊加火熱夏日,這一季度的文旅好戲連台。
“五一”假期,內蒙古文化和旅游廳以“春暖花開北疆行 五一玩轉內蒙古”為主題,圍繞北疆文化和春季特色,推出“跟著賽事去旅行、跟著閱讀去旅行、跟著非遺去旅行、跟著展覽去旅行、跟著文博去旅行、跟著演出去旅行、跟著美食去旅行”七大主題503項特色新穎的文旅活動,喜迎八方來客。
前幾日,劉若英飛行日巡回演唱會引爆呼和浩特。2024年呼和浩特8場萬人演唱會狂攬300萬游客,單場創收11億元。地鐵24小時護航、免費妝造寵粉出圈。一場演唱會=文旅+餐飲+零售+科技全域狂歡,“跟著演出去旅行”正是內蒙古文旅緊跟熱點打造的產品。隨著氣候轉暖,更多演藝產品將陸續在各地展開,滿足粉絲心願的同時,城市軟實力也得到提升。
內蒙古擁有燦若繁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下,非遺+旅游日漸成為文旅發展的新方式。內蒙古精心打造的“跟著非遺去旅行”,包括59項非遺活動,游客可沉浸感受時光與匠心成就的非凡技藝。
提振消費,政策先行。內蒙古年初推出優化消費環境等32項政策措施。今年的政策可謂力度更大、優惠更多,獎勵辦法涵蓋旅游包機、旅游專列、高鐵(動車)、招徠游客四部分獎勵,全年獎勵總額1000萬元,該政策從今年6月起分階段實施。
春夏之交,萬物並秀。無論是親近自然的踏青之旅,還是感受花海的浪漫之行,抑或是“夜游”消費新場景,內蒙古把文旅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增量,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記者 馮雪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