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左后旗散都蘇木:育稻育苗育希望 良田良技糧滿倉

好秧一半稻,苗好三分收。氣溫回暖,正是水稻育苗的關鍵時節,走進通遼市科左后旗散都蘇木巴彥烏楞嘎查村民王守峰家,育苗大棚內鋪設著兩行鋼管,自動育苗機在鋼管上來回“行走”轉動,一來一回間完成撒土、播種、覆土三道工序。
“我們從年前就開始備耕,先挑好種子,選好除草劑,土的事兒也不能馬虎,先把土打碎,用篩子細細篩一遍,再把草炭土和育秧土摻和在一起拌勻實,平整棚內土地,擺好秧盤、架上機器,就是一個完整的准備過程了,現在棚內溫度適宜、環境濕潤、通風良好,為后續水稻培植提供了溫室保障。”王守峰介紹道。
走出村庄,走到田間地頭,金氏家園稻田蟹家庭農場裡一片繁忙景象。平整土地、擺放盤子、播種育苗、覆蓋地膜......老金夫妻倆緊鑼密鼓地忙碌著。“先育苗,一個月后移栽到水田裡,等水稻苗長起來再投放蟹苗,去年一年我增收了3萬元,今年還要繼續努力干。”金子學充滿信心地說。如今的他,通過自身努力嘗到了綜合種養綠色農業帶來的“甜頭”,成為了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春和景明,散都蘇木馬蓮河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也搶抓時令節氣,有條不紊地開展育苗工作。“今年,我們經過慎重考量,選定了小粒香、旭梗6號和五優稻4號作為稻種。備耕階段,綜合分析了本地黑土地的土壤肥力、酸鹼度和保水保肥能力等情況,對比了市面上多個品種,最終敲定了這幾個。這些品種品質好、口感佳、產量高,發芽率與成苗率都很高,秧苗壯,特別適配咱們這片黑土地,為水稻高產打基礎。”農業技術員崔鳳閣介紹。
近幾年,馬蓮河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水稻播種面積維持在幾千畝,工廠化育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育苗大棚裡裝有自動控溫和噴灌系統,可以保証稻苗生長所需的溫度和濕度,育出的稻苗秧苗壯實,抗逆性強,可減少病虫害的發生,更利於機械化插秧。
“我們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農技人員對水稻種植的全過程進行跟蹤指導,在育苗環節,嚴格把控時間節點,同時高度重視防虫害等問題,為提高水稻產量筑牢技術根基。考慮到今年春季可能出現的低溫寒潮天氣,我們已採取多種措施,全力確保育苗棚內溫度穩定適宜,為秧苗生長創造良好環境。”散都蘇木黨委書記李洪喜說,“我們將持續做好春播工作的跟蹤服務和技術指導,通過走訪解難題、以專業的技術為良田春播提供堅實保障,切實為農戶排憂解難,為糧食滿倉保駕護航。”(王琳琳)
來源:科左后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