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烏蘭浩特:學用“千萬工程”經驗 繪就鄉村振興新景

2025年04月10日09:2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以前羨慕城裡環境好,現在咱村垃圾有人收,排污水有管網,連廁所都改成沖水式的了,幸福著嘞。”談起村容村貌的變化,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嘎查村民包寶德滿臉笑意,感慨萬千。

  在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高根營子嘎查,給排水一體化工程讓市政管網延伸至家家戶戶,徹底告別了“污水靠蒸發”的歷史。“現在擰開水龍頭就能用上干淨水,廁所改造后臭味沒了,環境太好了。”村民王志強道出了萬千農戶的心聲。

  如今,開窗見綠、出門見景,已是烏蘭浩特市和美鄉村建設的真實寫照。近年來,烏蘭浩特市緊扣“規劃好、建設好、環境好、經營好、鄉風好、宜居宜業”目標,把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系統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產業融合發展、農旅深度聯動,繪就出“產業優、環境美、文化興、治理好、生活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我們深入開展以農村廁所革命、局部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積極探索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模式,構建起‘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全鏈條治理體系,實現了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全覆蓋。”烏蘭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英坤說,烏蘭浩特市還通過“紅灰黑榜”制度、“美麗庭院”評比等創新舉措,激發群眾參與熱情,進一步美化村屯環境,涵養文明鄉風。

  如今,全市農村綠化率達38%,建成自治區級生態村12個,累計完成改廁4658戶,建設公共衛生廁所127座,18個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先后獲得“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國家級榮譽,打造了“村美院淨鄉風好、業興民富集體強”的美麗鄉村新樣板。

  地處北緯46度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的烏蘭浩特市,具備發展優質稻米產業化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走進位於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三合村的興安盟草原三河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全自動大米加工生產線滿負荷運轉,稻谷經過多道工序,變身成一袋袋包裝精美、顆粒飽滿的大米。

  一粒米撬動一個產業,一粒米富裕一方百姓。“我們的產品已經銷售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帶動了烏蘭浩特市水稻種植產業的發展,增加了村民收入。”興安盟草原三河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行政經理崔智翔說,村民通過與公司簽訂收購協議,不僅有了一份“農戶種植+公司訂單”的兜底保障,還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烏蘭浩特市共有5個鎮、園區,各鎮依托自身優勢統籌謀劃產業布局。太本站鎮發展鴕鳥、香豬特色養殖及露地花生、大棚韭菜等特色種植﹔斯力很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庭院經濟﹔葛根廟鎮發展南果北種、中草藥種植等產業……如今,烏蘭浩特市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產業格局,特色產業“多點開花”。

  初春時節,烏蘭浩特市葛根廟鎮胡格吉勒嘎查的櫻桃大棚裡,潔白如雪的櫻桃花競相綻放,吸引眾多游客駐足欣賞,拍照留念。“以前,單純種地收入有限,現在發展採摘產業,一到採摘季游客不斷,農產品不愁賣,收入翻了好幾番。”種植戶張娜笑著說。發展採摘的同時,她還經營起了一家民宿,“葛根廟鎮旅游發展好,我想將精品民宿與農事採摘結合,通過提供優質農旅體驗,吸引更多人來這裡。”

  如今,葛根廟鎮民宿逐年增多,各具特色,游客在這裡可品嘗地道的農家美食,體驗鄉村的寧靜與悠閑。2024年,葛根廟鎮累計接待游客超32萬人次,旅游收入達40萬元,實現了以旅助農、以旅富農。

  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烏蘭浩特市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將農業資源與旅游資源有機結合,走出一條從“單一產業”邁向“多元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葛根廟鎮採摘園游人絡繹不絕、義勒力特鎮康養民宿生意紅火、烏蘭哈達鎮三合民俗風情步行街特色小吃香飄萬裡……農旅融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讓鄉村更美麗宜居。

  2024年,烏蘭浩特市以產業富民強村為主線,投資2.2億元,在5個嘎查村實施和美鄉村大烏蘭浩特周邊項目42個,同步推進全市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發展,打造了一批符合實際、具有發展特色的典型鄉鎮、嘎查村,為全區鄉村振興探索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學細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農業基礎更穩固、農村地區更繁榮、農民生活更美好。”李英坤說。(記者 高敏娜)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