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漫瀚調 深凝民族情(藝近人和)

![]() |
漫瀚調代表性傳承人在傳習所交流。 |
“你曉得天下的黃河幾十幾道彎哎……”最近,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你好!中國”暖城鄂爾多斯文化旅游宣傳推廣活動現場,內蒙古“漫瀚調”歌手岳文祥一曲《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征服觀眾。
漫瀚調音樂動聽流暢,是蒙古族和漢族音樂文化交流融合形成的獨特民歌,有200多年的歷史,是民族團結共創共享的藝術瑰寶。
“大人唱曲兒娃娃學。”談起漫瀚調的傳承,准格爾旗漫瀚調藝術研究所所長王美臻如數家珍。她說,小時候總能看到鄉親們隨時隨地對歌歡娛,山梁上河道旁,到處歌聲回蕩。
早些年,當地群眾住的是小房子或蒙古包,遇上娶媳婦、過壽等喜事,客人多,主人就雇來漫瀚調“紅火班”樂隊,大家上午來了在院裡唱,晚上在屋裡炕上唱,唱到天明才回去。這種免費K歌,人人鍛煉了即興編詞能力,彼此對練,陌生秒變親切,慢慢練出一副好嗓子和出口成章的伶牙俐齒。
學器樂也是如此。1952年出生的漫瀚調代表性傳承人田光成,小時候特別喜歡四胡,經常觀察“紅火班”樂手演奏,他照著摸索,還真拉出了想要的曲調。后來他跟著一名藝人學習了換把位、運弓等技巧,進了“紅火班”,活躍在民間演藝圈。
新一代漫瀚調藝人的成長,也很勵志。70后歌手喬瑞鋒,因家庭生活壓力早早干起個體運輸,經常一邊開著大貨車一路吼著漫瀚調。一次偶然機會,他得到知名漫瀚調代表性傳承人奇附林的指導,決心改行。直到家庭經濟基本穩定,喬瑞鋒已過而立之年,他毅然停下運輸的活兒,參加漫瀚調培訓班,潛心學唱,演唱水准提升很快,在准格爾旗第八屆漫瀚調藝術節上獲得演唱組一等獎。
1996年10月,文化部命名准格爾旗為“中國民間藝術(漫瀚調)之鄉”,次年起,准格爾旗每3年舉辦一屆漫瀚調藝術節,2008年6月,漫瀚調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漫瀚調藝術平台更大了,長期在民間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逐漸被學校教育、專業培訓班等方式取代,一大批漫瀚調新人脫穎而出。
准格爾旗漫瀚調藝術研究所的成立,提升了漫瀚調藝術的學術品位。所裡的漫瀚調讀本、歌曲集、音像錄制器材、演出設備一應俱全,全旗各鄉村漫瀚調藝人的音像資料和文庫檔案分類陳列。該所2008年成立以來,對傳統漫瀚調藝術進行挖掘整理,組織漫瀚調賽事,開展藝術人才培訓,推動漫瀚調走進學校課堂。
准格爾旗不斷開辟新的傳承陣地,成立6個漫瀚調傳習所,分布在各鄉(鎮)、村(社區),王鳳英、岳文祥、付二蘭等60名漫瀚調代表性傳承人,常年在傳習所、學校開展演出交流、授徒傳技、教學培訓活動,成了漫瀚調教育的核心力量。
年輕的漫瀚調歌手付二蘭,就是現代教育的獲益者。上初中時,她就在漫瀚調代表性傳承人王鳳英的漫瀚調班上專心學習,后來又拜奇附林為師。在准格爾旗第五屆漫瀚調藝術節歌手大賽奪得最高獎,2022年被評為漫瀚調代表性傳承人,先后在多家小學開展漫瀚調教學,演出與傳藝兩不誤。
便利的學習條件和良好的平台,提升了群眾參與度。准格爾旗幾乎人人會唱漫瀚調,家家戶戶都請過“紅火班”。目前,准格爾旗境內活躍著漫瀚調專業歌手800多名,樂手150多人。
漫瀚調在傳承發展中推陳出新,由對唱、獨唱、合唱等表演形式,發展到漫瀚調交響樂、音樂劇、現代戲、電影,線上線下,傳統的“紅火班”也發展成現代演出團隊走向全國。山西、陝西、內蒙古三省區友鄰縣(市、區)也不乏漫瀚調職業團隊,大家一同派出代表隊參加准格爾旗漫瀚調藝術節,共繪民族團結和諧的藝術同心圓。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0日 2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