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赤峰市鬆山區:解鎖農業節水增效“綠色密碼”

2025年03月31日16:44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作為農業大縣,近年來,赤峰市鬆山區始終把節水增效貫穿於農業發展全過程,積極探索節水農業新路徑,因地制宜、綜合施策,通過蓄住“天上水”、盤活“地表水”、管好“地下水”、用上“智慧水”等舉措,解鎖農業節水增效的“綠色密碼”,實現了水盡其用,“惜”水長流,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水動能”。

安慶鎮皇姑屯村蓄水池。

安慶鎮皇姑屯村蓄水池。

在安慶鎮皇姑屯村,2024年實施的節水灌溉高標准農田建設已經完工。這裡田塊整齊劃一、連綿成片,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田間的一座大型蓄水池,遠遠望去像是一座小型水庫,汩汩清水流經水渠,注入蓄水池。

“該系統通過地表水、污水處理廠淨化中水、河道冰雪消融水替代地下水,預計年減少地下水開採196萬立方米。經過初步估算,蓄水池每次蓄滿水成本費用為40萬元,灌溉用水每立方米水費為一塊二毛錢,與以前灌溉相比較,畝均節省電費一半。預計畝均增產150公斤,群眾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鬆山區安慶鎮副鎮長范蔚萱算了一筆節水增收賬。

近年來,鬆山區共建設軟體水窖59個,容量為6萬立方米,建設蓄水池20個,容量為150萬立方米,形成了“集天上水、蓄地表水、用再生水”的立體水網,有效解決了5萬畝季節性缺水地區耕地灌溉用水問題。“2025年計劃建設集雨水窖和蓄水池共140個、容量250萬立方米,可保障17萬畝旱地一次應急補灌用水和6萬畝季節性缺水地區耕地灌溉用水問題。”鬆山區農牧局農田建設股股長孫秀軍說。

多元化水源利用是鬆山區創新節水農業路徑之一。為了擰緊“節水閥”,讓水盡其用,近年來,鬆山區在節水灌溉上下足了功夫,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在用水上精打細算,做到“管住水出口、算清水價賬、兜住增收底”。

在哈拉道口鎮規模化節水灌溉示范區,哈拉道口鎮橫牌子村村民任樹紅夫婦正在自家田地裡摟地膜,為今年春耕做准備。“以前澆水貴,自從刷卡澆水以后,用的水少了,花的水費也少了,一畝地能省下不少錢,而且庄稼產量也高了,就拿我家種的玉米來說,原來畝產能達到1200斤,現在畝產能達到1800斤,每畝地能多賣個六七百塊錢,這塊田地也升值了,承包出去價格能翻倍。”任樹紅滔滔不絕地說著水價改革帶來的甜頭。

哈拉道口鎮規模化節水灌溉示范區佔地3萬畝,由原來的分散式管理轉變為委托赤峰市奉禹拓水水利建設管理有限公司進行專業化運營管理,並由哈拉道口鎮農民用水協會監管,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實現了水費預繳、用水計量、費用核算的良性運行。

“通過應用該技術模式,由原來的每畝地用260方水,降低到現在的每畝地用120方水左右,同時我們建立了‘基礎電費+管理費’的差異化水價體系,如今村民形成了‘省水就是增收’的共識。”赤峰市奉禹拓水水利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麻宏勛介紹道。

哈拉道口鎮規模化節水灌溉水源井井群

哈拉道口鎮規模化節水灌溉水源井井群。

從“澆地”到“澆作物”,從“人控”到“智控”,節水不是做減法,而是用科技給農業做加法。鬆山區耕地面積294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7.5萬畝。近年來,鬆山區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通過建立信息化管理體系,推行“定額供水、梯級水價”收費模式,委托專業化公司運營管理,實現農戶“預交水費、刷卡取水”,由系統根據用水量和水價自動扣費。同時,鬆山區還採用“獎補結合”的方式,制定了《鬆山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精准補貼辦法》,對節水示范效果良好的農戶、節水管理工作成效明顯的農民用水者協會等予以獎補,讓農民從“要我節水”變成“我要節水”。

此外,自2019年以來,鬆山區引導農戶調減蔬菜、甜菜等高耗水作物,種植節水作物,現已發展節水玉米種植90萬畝,畝均節水50立方米,僅此一項,每年節水超過4500萬立方米。同時,鼓勵農戶發展抗旱作物種植,目前已發展谷子50萬畝、藜麥近10萬畝,既調優了種植結構,提高了經濟效益,也提高了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從“蓄水擴容”到“水權賦能”,從“用水大戶”到“節水標杆”,從“黃土旱地”到“希望田野”,如今,鬆山廣袤的田野上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一幅“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鄉村振興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周娟、劉長青、佟春艷)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