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1.13萬名“金融副村長”助力鄉村振興

黃河河水奔涌,帶著春的氣息滾滾而來。毗鄰黃河的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雙河鎮大羊場村,迎來了繁忙的春耕季。
“今年的‘包地款’可算是有著落了,真是個好消息。”“永勝,快看看我准備的貸款材料行不行?”“我申請的貸款批下來沒,咋往出轉呢?”……3月20日一大早,大羊場村黨群服務中心就熱鬧起來,村民們圍著樊永勝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
樊永勝是大羊場村的黨總支副書記,同時他還擁有另外一個身份——“金融副村長”。“大家別著急,一個一個來!國家政策好,金融支農的力度更大了,貸款方便多了。你們看,這個‘興農快貸’可以隨借隨還、按月付息,還清了還能再貸。”樊永勝一邊操作手機一邊向村民們解釋。
2024年,托克托縣農牧局圍繞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工作,聯合中國工商銀行呼和浩特分行托克托支行開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活動,按照“全縣覆蓋、逐村配備”的原則,選拔121名綜合協調能力較強、熟悉村情村民的人員擔任“金融副村長”,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
村裡有了“金融副村長”,村民拍手叫好:貸款流程方便簡潔,放款快、少跑腿。村裡的種植大戶張補樂告訴記者:“以前咱們種地,經常為春天買化肥、種子的錢發愁。也想過貸款,但是自己弄不清楚貸款流程,又慢又不方便,農時不等人呀。自從有了‘金融副村長’,貸款到賬的速度快了,省心省時。”
在“金融副村長”的協助下,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完成金融咨詢和貸款辦理,在手機上自行進行貸款申請、審批、簽約、支用以及還款等金融業務,有效解決了農民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截至3月15日,中國工商銀行呼和浩特分行托克托支行今年累計發放“興農快貸”116筆,投放貸款9200萬元,有效滿足了農民春耕備耕的資金需求。
在內蒙古,像樊永勝這樣的“金融副村長”已有1.13萬名,覆蓋12個盟市103個旗縣的全部行政村(含涉農街道、社區),這意味著每一個行政村都有了一位專屬的金融“聯絡員”。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推廣‘金融副村長’服務模式工作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十大典型案例。目前,全區“金融副村長”協助金融機構對接授信各類農牧業經營主體9.5萬戶,授信額度達到134.9億元。
“2023年開始,我們在全區推廣‘金融副村長’服務模式,按照‘一村一名’的標准在嘎查村‘兩委’成員、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能人等人員中選聘‘金融副村長’,實行服務期制度管理。該模式以建機制、搭平台、強隊伍為核心,通過‘政銀’協同形成合力,在普及金融知識、優化信用環境、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自治區農牧廳計劃財務處工作人員楊雅麗說。
早在1個多月前,在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塔溫敖寶鎮新肯西拉金村,“金融副村長”王二龍就已經開始在微信群裡組織村民統計備耕期間的貸款需求。
“平時,我要宣傳金融支農支牧政策,了解村民在貸款、還款上是否存在困難,為鄉親們講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識,提醒大伙兒注意防范金融風險。”王二龍說。
目前,呼倫貝爾市已選聘800多名懂政策、懂金融、懂農民的鄉村振興“生力軍”擔任“金融副村長”。通過推行“金融副村長”模式,有效破解金融信息不對稱、服務下沉難等問題,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貸款、匯款、社保繳納等金融服務。
“金融副村長”既熟悉農情民情,又掌握金融政策,不僅架起了銀行與農牧民之間溝通的橋梁,還將金融知識播撒到了田間地頭,讓金融政策宣傳有了“新窗口”。
“‘金融副村長’服務模式為改善城鄉金融資源配置提供了人才支撐,有利於完善農村牧區金融服務體系,優先將金融資源配置到‘三農三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農牧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現代化的金融服務和低利率的普惠貸款,切實降低了融資成本,形成了農牧民受益、企業獲利、鄉村發展的共贏局面。”自治區農牧廳計劃財務處一級調研員楊曉龍說。
據悉,下一步,自治區農牧廳還將繼續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充分發揮“金融副村長”連接金融機構與農牧民的紐帶作用。同時,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金融副村長”的培育指導力度,拓寬培訓內容,推動“金融副村長”做好惠農政策宣傳、金融知識普及等工作,形成共建、共育、共享的發展格局。(記者 韓雪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