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天邊的草原》傳遞志願力量

3月26日,走進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有著“天邊草原”美譽的烏拉蓋,零下11攝氏度的最低氣溫與扑面的雨夾雪讓這裡還不見春意。到了下班時間,眾多青年從學校、政府辦公樓、衛生院裡走出來,他們之中不少都是西部計劃志願者。在一代代西部計劃志願者的助推下,烏拉蓋源源不斷地迎接著發展的生機。
2016年,現任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副團長的喬軻第一次來到烏拉蓋,採風過程中,他認識了在烏拉蓋管理區文體旅游廣電局工作的年輕人包涵。這個來自吉林省的姑娘,大學畢業后通過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來到烏拉蓋,服務期滿后,留在了烏拉蓋。
“通過包涵,我了解到了西部計劃志願者這個群體。原來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有一群人在為我們的家鄉默默奉獻,我很感動,我覺得需要將他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所以想為他們創作一部話劇。”喬軻說。
時任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隊長的孟玉珍在得知喬軻的創作計劃后,決定和他合作。“雖然表演地點從草原變成了劇場,但烏蘭牧騎的節目始終要到人民中間去。”孟玉珍說。
經過三年的創作,話劇《天邊的草原》劇本成型。該劇聚焦在內蒙古自治區服務的西部計劃志願者群體,講述了西部計劃志願者放棄大城市優厚條件,來到烏拉蓋草原,並扎根於此的故事。
故事中,趙嬌雲、高文天、唐堂等志願者懷著一顆赤誠之心走進草原深處,烏拉蓋草原的孩子們有了“新老師”。這些新來的老師會給孩子們講知識和草原之外的故事,也會在孩子們不聽話時急得跳腳。但漸漸地,在他們的努力下,孩子們成績好了,對未來也充滿期待。
這部劇只是一部分西部計劃志願者的縮影。內蒙古青年志願者協會秘書長楊國奇說:“自內蒙古實施西部計劃以來,累計有16831名大學生志願者奔赴我區基層單位開展脫貧攻堅、基礎教育、醫療衛生、衛國戍邊、生態環保等領域志願服務,6000余名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期滿后選擇扎根內蒙古。這個過程中涌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把這些故事通過話劇的形式搬上舞台,特別是通過烏蘭牧騎這種‘富有志願精神’的文藝形式展現,很有意義。”
2020年,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開始著手籌劃打造話劇《天邊的草原》。“當時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團隊裡,沒有一個人是學戲劇表演的,大多數演員對話劇的認知幾乎為零。”
最終,13名“半路出家”的烏蘭牧騎隊員接下了這項任務,大量的台詞、話劇獨特的表演方式、劇情細節的打磨,13個年輕人邊演邊學,在克服了眾多難題后,話劇《天邊的草原》於2022年8月20日首次登上舞台,在錫林浩特上演。
2023年,正值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實施20周年,《天邊的草原》在第七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暨志願服務交流會2023年度集中活動期間上演,這部話劇跨越2700多公裡來到廣東汕頭,為無數年輕人送去感動與力量。
“這部劇中,每個志願者都是有血有肉的,我只是簡單地把他們的故事、他們面臨的選擇‘搬’到了舞台之上。現實中也是一樣,無論這些志願者最終是否選擇留下,他們的故事都應該被人們看見。”喬軻說,“就像《天邊的草原》的台詞,無論這些志願者回到各自的家鄉,還是選擇去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他們的人生當中永遠鐫刻著這一抹綠色。”(記者 孫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