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赤峰全鏈條夯實“中國有色金屬之鄉”品牌

2025年03月27日09:4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3月10日,赤峰吉隆黃金礦業正式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市場,成為全國第三隻“A+H”黃金股和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家“A+H”上市公司。

遠隔幾千裡的鳴鑼,是赤峰正式開啟“資源+資本”雙輪驅動的產業進階之路的見証,而這上市捷報的背后,是赤峰“找礦突破行動”的強力支撐。

赤峰市橫跨興蒙造山帶和華北地台兩大構造域,具有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和巨大的資源潛力,有北部“大興安嶺中南段多金屬成礦帶”、中部“少郎河流域銅鉛鋅銀鉬多金屬成礦帶”、南部“華北地台北緣金銀鐵銅多金屬成礦帶”3條重要成礦帶,是全國唯一被命名為“有色金屬之鄉”的地級市。全市現已發現礦種86個、礦床1600余處,礦產資源遠景儲量潛在經濟價值超過5萬億元。

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優勢,推進礦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赤峰增強工業實力的現實選擇,也是實現工業振興的不二捷徑。

2023年,國家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作為國家重要的有色金屬戰略資源接續基地,赤峰市立足礦產資源優勢,按照“資源保障、冶煉集群、精深加工、全鏈發展”的路徑,聚焦“探採選冶加”一體化發展全面發力,力爭把“中國有色金屬之鄉”建設得勢強勁足。

——在上游,赤峰市高度重視礦業發展,通過全面加強基礎地質調查、積極建立工作站、持續強化礦產資源勘查、全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礦山修復治理等措施,促進全市礦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中游,積極推進礦產資源精深加工,通過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建設了一批有色金屬冶煉、新材料加工等項目,推動礦產資源從初級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

——在下游,著力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通過建設尾礦綜合利用、礦山生態修復等項目,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依托礦業資源優勢,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世界最大的鋰雲母型鋰礦——維拉斯托特大型鋰多金屬礦,亞洲最大的銀礦——雙尖子山銀多金屬礦,黃河以北最大的鐵錫共存礦床——黃崗鐵錫礦,華北地區最大的鎢多金屬礦床——白土營子鎢多金屬礦,長江以北最大的鉛鋅礦——白音諾爾鉛鋅礦等一大批重要金屬礦接連被發現,赤峰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豐碩成果。

據統計,2年間,赤峰市共探獲(改)金屬量金20噸、銀5000噸、銅40萬噸、鉛鋅1100萬噸、氧化鋰57萬噸、錫30萬噸、螢石(氟化鈣)100萬噸,金、銀、銅、鉛、鋅等礦種已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期間規劃找礦目標。

2025年,隨著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大幕的拉開,赤峰又立下新目標:採取優選出讓一批、推進轉採一批、優化整合一批、探礦增儲一批、復工達產一批、關閉退出一批“六個一批”發展舉措,上項目、擴產能、優布局、延鏈條、創品牌,努力實現探、採、選、冶、加全產業鏈一體化綠色發展,爭取到2027年底,全市礦業年產值達到2000億元。

2月28日,深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興安嶺地區重大地質事件與錫多金屬成礦項目啟動暨方案論証會在北京召開。該項目作為“央-地-企”聯合示范項目,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牽頭,12家科研院所、7家礦山企業和赤峰市政府共同實施,主要在赤峰市北部開展,項目完成后將提供多處錫礦產地,預計增加錫資源量10萬噸。

“大興安嶺地區重大地質事件與錫多金屬成礦”項目的啟動,標志著赤峰市2025年找礦突破行動全面鋪開。

內蒙古赤峰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第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調中心等單位紛紛進駐野外施工現場,開展地勘基金項目的勘查工作。內蒙古山金地質礦產勘查有限公司、赤峰吉隆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也在自有探礦權項目開始了資源勘查工作。

在3月6日召開的深入實施“十大行動”推動赤峰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找礦突破行動”專場會上,赤峰市對找礦突破行動各項任務作出了詳細介紹:

出庫實施20個自治區級地勘基金項目,完成20處戰略性礦產資源區塊市場化出讓﹔推動克什克騰旗維拉斯托鋰礦等44個項目取得採礦証﹔推進烏蘭達壩礦區、白音諾爾礦區等22個重點礦區整合取得實質性進展﹔鼓勵敖侖花鉬礦、白音諾爾鉛鋅礦、黃崗鐵礦等老礦山“就礦找礦”、深部探礦,增加礦產儲量、提高資源自給率……

“2025年,赤峰市國家及自治區地勘基金項目、礦山企業勘查項目預計投入勘查資金將超過8億元,努力實現全市戰略性礦產和優勢礦產增儲上產,力爭全年新增金16噸、銀4000噸、銅24萬噸、鉛24萬噸、鋅240萬噸、氧化鋰200萬噸、錫3萬噸、螢石1200萬噸、鉬13萬噸。”赤峰市自然資源局資源儲備整理中心副主任張世武說。

從戰略布局到精准施策,一張張藍圖正在赤峰找礦實踐中徐徐鋪展,在全市范圍內高位推進、高效落地,為夯實“中國有色金屬之鄉”品牌奠定堅實基礎,為全力打造中國“綠色鋰都”、“北方錫都”提供堅強保障。赤峰正從資源大市向經濟強市闊步邁進。(記者 王塔娜)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