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茂旗著力推動馬產業和文旅體產業融合發展

3月20日清晨,達爾汗蘇木查干敖包嘎查牧民布仁巴雅爾騎著摩托車來到自家牧場,打開圍欄,30匹雪豹馬一涌而出。看著馬群中20多匹懷有身孕的雪豹馬,他臉上露出難以抑制的興奮,再有半個多月,這批寄居在這裡的雪豹馬就該“添丁進口”了。
在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廣袤的草原上,蒙古馬不僅是牧民千百年的伙伴,更是北疆草原文化的重要符號。然而,隨著現代畜牧業的沖擊,蒙古馬的純種性面臨挑戰。近年來,達茂旗以“保種+科技+產業”為核心,走出了一條兼具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蒙古馬保種擴繁新路。
2024年10月,達茂旗迎來歷史性時刻——包頭市大漠雪豹馬培育有限責任公司成功入選內蒙古自治區級蒙古馬保種場名單,實現當地自治區級保種場“零的突破”。這一成果背后,是70歲牧民王萬全長達10年的堅守。
2014年,他投資500多萬元建設標准化馬場,從周邊盟市收購38匹稀有雪豹馬(也稱豹花馬,是蒙古馬分支),通過自然繁殖與“公司+農戶”模式,將種群規模擴至200余匹,基因穩定性從20%提升至50%。
然而,雪豹馬的基因穩定性仍是難題。
2024年4月,達爾汗蘇木盤活閑置多年的音准高勒馬場,並新建草料庫、擠奶棚圈,籌建成立了達爾汗蒙古馬保種(擴繁)基地,由查干敖包嘎查黨支部領辦的牧人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具體運營,進行蒙古馬養殖、保種、繁育,並延伸產業鏈至賽馬、旅游、研學等領域。
“我們將分散的牧戶聯合起來,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養共富,共同推動雪豹馬品種的改良與保護。目前已有28戶牧民入股,有1200余匹馬加入了合作社。此外我們還購入了30匹雪豹馬,其中懷孕的母馬就有20多匹。”查干敖包嘎查黨支部書記、牧人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巴德木朝告訴記者。
作為首批加入牧人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牧民,布仁巴雅爾家的35匹蒙古馬經篩選加入了合作社。經過篩選認証的入股馬匹,都統一打了耳標、植入了芯片,隻需手持感應式數據採集儀器掃描一下馬匹,就可以立刻知曉這匹馬的完整身份信息。“入股合作社以后,給我們申請了蒙古馬保種補貼,每匹馬補貼1000元、補貼3年,后續還有賣馬奶和孕馬尿的收入,合作社盈利了還能分紅,我們覺得生活很有盼頭。”布仁巴雅爾說。
同行的達茂旗農牧局工作人員也表示,未來將結合遙感監測與基因測序技術,構建蒙古馬遺傳資源數據庫,為保種提供科學依據。
據巴德木朝透露,達爾汗蒙古馬保種(擴繁)基地目前正在申報自治區級科技小院,並積極與內蒙古農業大學芒來教授進行對接,雙方將合作推進蒙古馬遺傳資源保護、品種改良及疾病防控研究工作,解決雪豹馬基因不穩定的問題。
保種擴繁工作離不開系統性政策支持。自2022年起,達茂旗農牧局就啟動了蒙古馬種質資源保護工程,通過電子芯片植入、建檔立卡等方式,完成對2213匹蒙古馬的鑒定與芯片佩戴,並建立相應檔案,精准掌握種群的分布與特征。同時,當地政府與保種戶簽訂承諾書,要求5年內不得出售保種馬,嚴控雜交風險,保障純種性。政策護航,芯片建檔與純種承諾。這一政策不僅遏制了外來馬種沖擊,還為后續科研提供了數據支撐。
保種並非孤立工程,如何為馬產業賦能,推動從保種到致富轉型,也是當地努力探索的方向。近年來,達茂旗通過馬產業和文旅體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激活蒙古馬的經濟價值。
2023年,達茂旗君威馬業公司探索孕馬血清採集技術,每噸血清售價達18萬元,帶動10余名牧民就業。全旗7家血清採集場年產血清30余噸,成為生物制藥領域新的增長點。2024年,當地引入“世界牧場”綜合型馬業產業園項目,涵蓋馬術教育、主題旅游等多元業態,推動馬產業鏈延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5月起,展現力量、體能、速度、精神的達茂旗賽馬“村超”聯賽在百靈那達慕產業園區精彩上演,到目前已經舉辦了10場極具規模的賽事,也潛移默化地帶動了馬產業的蓬勃發展。
當下,達茂旗各蘇木嘎查正在積極組隊,為即將到來的又一場賽馬“村超”聯賽進行著火熱的選拔。
現代化的馬術場地、先進的繁育理念、國家級的賽事活動……不斷展現著馬產業新的面貌與內涵,一條從養馬育馬、主題賽事到體育文化、旅游商貿融合發展的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
達茂旗相關負責人表示,蒙古馬的保種擴繁,既是生態命題,也是文化命題。達茂旗將繼續通過政策、科技與產業的三重發力,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畜牧業之路。(記者 蔡冬梅 通訊員 李亞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